我国低碳产品发展现状和规划分析
提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创新点 | 第14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4.1 环境标志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4.2 低碳标准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2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 | 第19-28页 |
2.1 环境标志简介 | 第19-21页 |
2.1.1 Ⅰ型环境标志 | 第20页 |
2.1.2 Ⅱ型环境标志 | 第20页 |
2.1.3 Ⅲ型环境标志 | 第20-21页 |
2.2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发展现状 | 第21-25页 |
2.2.1 Ⅰ型环境标志产品统计 | 第22-24页 |
2.2.2 Ⅰ型环境标志产品分类分析 | 第24-25页 |
2.3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 第25-28页 |
2.3.1 建筑与装饰材料家居用品 | 第26页 |
2.3.2 轻型汽车 | 第26页 |
2.3.3 微型计算机 | 第26页 |
2.3.4 包装制品 | 第26-27页 |
2.3.5 一次性餐饮具 | 第27-28页 |
3 中国节能产品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 | 第28-36页 |
3.1 节能认证简介 | 第28-29页 |
3.2 节能产品发展现状 | 第29-34页 |
3.2.1 节能产品统计 | 第29-33页 |
3.2.2 节能产品分类分析 | 第33-34页 |
3.3 节能产品重点发展方向 | 第34-36页 |
3.3.1 房间气温调控系列产品 | 第34-35页 |
3.3.2 平板电视 | 第35页 |
3.3.3 电源和照明灯 | 第35页 |
3.3.4 彩色电视广播接收机 | 第35-36页 |
4 中国低碳产品的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 | 第36-44页 |
4.1 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认证 | 第36页 |
4.2 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发展现状 | 第36-37页 |
4.3 中国低碳产品与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 第37-41页 |
4.3.1 家用制冷器具 | 第37-38页 |
4.3.2 家用电动洗衣机 | 第38-39页 |
4.3.3 彩色电视广播接收机 | 第39-40页 |
4.3.4 数字式多功能复印设备 | 第40-41页 |
4.3.5 数字式一体化速印机 | 第41页 |
4.4 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与节能产品 | 第41-44页 |
4.4.1 家用制冷器具 | 第42页 |
4.4.2 家用电动洗衣机 | 第42页 |
4.4.3 彩色电视广播接收机 | 第42-43页 |
4.4.4 数字式多功能复印设备 | 第43-44页 |
5 北京低碳产品发展规划和效益研究 | 第44-54页 |
5.1 低碳建筑建材产品的技术经济效益研究 | 第44-47页 |
5.1.1 北京建筑能源消耗现状 | 第44-46页 |
5.1.2 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和生态建筑标准 | 第46页 |
5.1.3 北京绿色节能建筑材料现状 | 第46-47页 |
5.1.4 北京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发展潜力 | 第47页 |
5.2 低碳家电的技术经济效益研究 | 第47-49页 |
5.2.1 北京城镇居民家用电器拥有现状 | 第47-48页 |
5.2.2 北京城镇居民节能家用电器拥有状况 | 第48页 |
5.2.3 北京市低碳家电的环保效益分析 | 第48-49页 |
5.3 低碳汽车的技术经济效益研究 | 第49-54页 |
5.3.1 北京市机动车的消费现状 | 第50页 |
5.3.2 北京节能汽车技术标准 | 第50-51页 |
5.3.3 北京环境标志汽车技术标准 | 第51-52页 |
5.3.4 北京低碳汽车标准技术分析 | 第52-54页 |
6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A Ⅰ型环境标志产品和节能产品数据库使用说明 | 第59-6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详细摘要 | 第65-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