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可重构服务承载网拓扑适应技术研究

表目录第7-8页
图目录第8-10页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1页
    1.1 课题背景第13-19页
        1.1.1 新型网络体系研究第13-14页
        1.1.2 可重构柔性网络体系结构第14-18页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19页
    1.2 相关研究第19-25页
        1.2.1 网络虚拟化第19-20页
        1.2.2 虚拟网映射技术第20-24页
        1.2.3 现状总结第24-25页
    1.3 问题提出第25-28页
        1.3.1 拓扑增长时的资源均衡性第25-26页
        1.3.2 拓扑收缩时的服务可靠性第26-28页
    1.4 主要内容第28-31页
        1.4.1 研究思路第28页
        1.4.2 内容安排第28-29页
        1.4.3 论文结构第29-31页
第二章 基于迁移效率的可重构服务承载网资源迁移方法第31-44页
    2.1 引言第31-32页
    2.2 问题分析第32-36页
        2.2.1 网络模型第32-34页
        2.2.2 问题描述第34-36页
    2.3 基于迁移效率的资源迁移方法第36-40页
        2.3.1 元请求迁移过程第36-37页
        2.3.2 资源容错迁移第37-39页
        2.3.3 资源均衡迁移第39-40页
    2.4 实验评估第40-43页
        2.4.1 实验设置第40-41页
        2.4.2 性能分析第41-43页
    2.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非时延敏感类型可重构服务承载网的可靠性映射方法第44-57页
    3.1 引言第44-45页
    3.2 问题分析第45-49页
        3.2.1 网络模型第45-46页
        3.2.2 可靠性分析第46-48页
        3.2.3 评价指标第48-49页
    3.3 可重构服务承载网可靠性映射第49-53页
        3.3.1 基于拓扑影响度的映射算法第49-51页
        3.3.2 基于回溯机制的迁移算法第51-53页
    3.4 实验评估第53-56页
        3.4.1 实验设置第53页
        3.4.2 性能分析第53-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时延敏感类型可重构服务承载网的可靠性映射方法第57-71页
    4.1 引言第57页
    4.2 相关工作第57-58页
    4.3 问题分析第58-60页
        4.3.1 网络模型第58-60页
        4.3.2 问题描述第60页
    4.4 最小备份拓扑生成算法第60-64页
        4.4.1 带路径分裂的最优化算法第60-62页
        4.4.2 无路径分裂的启发式算法第62-64页
    4.5 主备拓扑协同映射算法第64-67页
    4.6 实验评估第67-70页
        4.6.1 实验设置第67-68页
        4.6.2 性能分析第68-70页
    4.7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仿真平台及可重构管理平台设计方案第71-87页
    5.1 引言第71页
    5.2 RNM-LAB 仿真平台设计第71-77页
        5.2.1 总体设计第71-72页
        5.2.2 关键模块第72-74页
        5.2.3 算法实现第74-77页
    5.3 可重构管理平台设计第77-85页
        5.3.1 体系结构第77-80页
        5.3.2 模块设计第80-83页
        5.3.3 算法植入第83-85页
    5.4 测试场景设计第85-86页
    5.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87-89页
    6.1 主要成果第87-88页
    6.2 研究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第93-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景德镇发电厂2X660MW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研究
下一篇:视频干扰检测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