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国内外列控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CTCS-3仿真系统及RBC子系统研究意义 | 第13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CTCS-3仿真系统总体设计及功能需求分析 | 第15-21页 |
·CTCS-3列控仿概述 | 第15页 |
·CTCS-3列控仿真系统的功能需求 | 第15-17页 |
·CTCS-3列控仿真系统的结构 | 第17-19页 |
·CTCS-3列控仿真系统各部分描述 | 第19-21页 |
·前台系统的描述 | 第19页 |
·后台系统的描述 | 第19-21页 |
第3章 RBC仿真子系统总体设计 | 第21-26页 |
·RBC仿真子系统功能需求 | 第21页 |
·RBC仿真子系统总体设计 | 第21-22页 |
·RBC内部功能模块描述 | 第22-23页 |
·MA的生成 | 第22页 |
·RBC的切换 | 第22-23页 |
·RBC通用性设计 | 第23页 |
·RBC故障模拟 | 第23页 |
·等级转换 | 第23页 |
·RBC与外部通信接口描述 | 第23-26页 |
·RBC与车站联锁通信模块 | 第23-24页 |
·RBC与CTC分机设备接口 | 第24-25页 |
·RBC与车载接口 | 第25页 |
·RBC与环境模拟器接口 | 第25-26页 |
第4章 MA的生成及仿真设计 | 第26-46页 |
·MA的内容 | 第26-29页 |
·行车许可概念 | 第26-27页 |
·RBC发送列列车信息 | 第27页 |
·行车许可结构 | 第27-29页 |
·MA分析 | 第29-32页 |
·区间MA的生成 | 第30-31页 |
·站内MA的生成 | 第31-32页 |
·MA的设计 | 第32-46页 |
·MA的定义 | 第32页 |
·RBC、列车、联锁交互 | 第32-33页 |
·行车许可起点、终点的判断 | 第33-35页 |
·行车许可终点判断的数学模型及算法 | 第35-37页 |
·行车许可区段长度的生成 | 第37-38页 |
·区间、站内MA的设计 | 第38-41页 |
·线路数据的生成 | 第41-46页 |
第5章 RBC切换与等级转换的分析及仿真设计 | 第46-56页 |
·RBC切换分析及仿真设计 | 第46-50页 |
·RBC切换概述 | 第46-47页 |
·RBC切换流程 | 第47-49页 |
·RBC切换设计 | 第49-50页 |
·等级转换分析及仿真设计 | 第50-56页 |
·等级转换概述 | 第50-52页 |
·CTCS-2级到CTCS-3级的转换 | 第52-53页 |
·CTCS-3级到CTCS-2级的转换 | 第53页 |
·在CTCS-3级区域内等级转换 | 第53页 |
·等级转换设计 | 第53-56页 |
第6章 RBC子系统仿真的实现 | 第56-78页 |
·RBC的界面设计 | 第56-58页 |
·RBC初始化实现 | 第58-61页 |
·车站、RBC信息的初始化 | 第58-59页 |
·坡度数据的初始化 | 第59页 |
·轨道信号区段数据的初始化 | 第59-60页 |
·静态限速数据的初始化 | 第60页 |
·站内坡度、静态限速的初始化 | 第60-61页 |
·RBC仿真系统通信接口实现 | 第61-69页 |
·与列车设备端口的设计与实现 | 第61-65页 |
·与联锁设备端口的设计与实现 | 第65-68页 |
·与邻RBC端口的设计与实现 | 第68页 |
·与环境模拟器端口的设计与实现 | 第68页 |
·与CTC端口的设计与实现 | 第68-69页 |
·RBC仿真系统详细功能实现 | 第69-76页 |
·行车许可生成的实现 | 第69-75页 |
·RBC切换及等级转换的实现 | 第75-76页 |
·故障模拟的实现 | 第76页 |
·系统的测试与联调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