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耦合初探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1-12页
        1.2.1 研究思路第11-12页
        1.2.2 研究方法第12页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2-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4页
        1.3.2 论文框架图第14-16页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第16-18页
    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6页
    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6-17页
    2.3 小结与评述第17-18页
第三章 核心概念界定第18-22页
    3.1 城市文化第18-19页
        3.1.1 本文对城市文化的概念界定第18-19页
        3.1.2 原生文化与新生文化第19页
    3.2 城市设计第19-20页
        3.2.1 本文对城市设计的概念界定第20页
    3.3 耦合第20-21页
        3.3.1 “耦合”的含义及在本文语境下的解读第20页
        3.3.2 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的耦合内涵第20-21页
    3.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四章 城市设计中文化耦合的必要性分析第22-34页
    4.1 论证方法思考——目标导向的模型建构第22页
    4.2 目标导向因子分析——城市宜居性第22-25页
        4.2.1 提升城市宜居性是城市设计的主旨第22-23页
        4.2.2 城市宜居性的表征体系第23-25页
    4.3 城市设计提升城市宜居性的作用机制第25-28页
        4.3.1 两种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第25-27页
        4.3.2 作用局限第27-28页
    4.4 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策略耦合后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积极效果第28-33页
        4.4.1 作用机制的完善——优势互补,克服局限第28-30页
        4.4.2 作用效能的提升——聚合反应,激发正能量第30-33页
    4.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五章 基于文化耦合策略的城市设计路径探索第34-62页
    5.1 案例分析第34-51页
        5.1.1 重庆江北CBD滨水区城市设计第34-38页
        5.1.2 信阳市羊山新区行政办公中心区设计第38-42页
        5.1.3 南京市鼓楼区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十一号地块概念设计第42-45页
        5.1.4 泉州台商投资区主导区域城市设计第45-49页
        5.1.5 案例分析总结第49-51页
    5.2 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耦合点的论证与解构第51-56页
        5.2.1 城市空间第51-53页
        5.2.2 城市功能第53-54页
        5.2.3 城市活动第54-55页
        5.2.4 总结与图示第55-56页
    5.3 基于文化耦合策略的城市设计的路径创新第56-61页
        5.3.1 技术创新第56-60页
        5.3.2 理念转型与制度保障第60-61页
    5.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62-64页
    6.1 主要结论第62页
    6.2 创新点第62-63页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65-67页
插图和附表清单第67-69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用建筑围护结构热湿特性及优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高动态飞行模拟器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