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热工学论文--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技术论文

民用建筑围护结构热湿特性及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9-12页
    1.3 主要研究的内容第12-14页
第二章 热湿传递对建筑整体性能的影响第14-22页
    2.1 热湿传递对建筑围护结构的影响第14-16页
        2.1.1 水蒸气在围护结构中的传递第14页
        2.1.2 水蒸气在围护结构内的冷凝第14-16页
        2.1.3 湿积累对建筑构件的破坏第16页
    2.2 热湿传递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第16-18页
        2.2.1 热湿传递对室内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第16-17页
        2.2.2 热湿传递所导致的霉菌生长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第17-18页
    2.3 围护结构热湿传递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第18-21页
        2.3.1 热湿传递湿积累对围护结构导热性能影响第19-20页
        2.3.2 热湿传递材料吸放湿作用对建筑耗能的影响第20-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热湿耦合传递理论模型及模拟软件CHAMPS第22-30页
    3.1 围护结构热湿传递理论模型第22-26页
        3.1.1 围护结构热湿传递理论基本模型第22-23页
        3.1.2 多层多孔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理论模型第23-25页
        3.1.3 围护结构内热湿传递及空气渗透理论模型第25-26页
    3.2 热湿传递模拟工具CHAMPS—BES软件第26-29页
        3.2.1 CHAMPS—BES数学理论模型第27-28页
        3.2.2 CHAMPS—BES的应用操作第28-29页
    3.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四章 热湿传递实验研究第30-44页
    4.1 实验的目的与原理第30-31页
    4.2 实验设备及实验材料介绍第31-37页
        4.2.1 实验设备第31-33页
        4.2.2 实验材料第33-37页
    4.3 实验操作步骤第37页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7-41页
    4.5 实验结果和CHAMPS模拟结果比较分析第41-43页
    4.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基于CHAMPS软件的案例模拟分析第44-52页
    5.1 案例分析目的第44-45页
    5.2 模拟条件输入及结果分析第45-51页
    5.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六章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围护结构的优化设计第52-68页
    6.1 新型建筑材料——被动式调湿材料第52-56页
        6.1.1 被动式调试材料的原理第52-53页
        6.1.2 被动式调湿材料的功能第53-54页
        6.1.3 被动式调湿材料种类第54-56页
    6.2 建筑围护结构墙体的优化设计第56-67页
        6.2.1 常用围护结构外墙保温隔热构造方式第57-61页
        6.2.2 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热工特性及保温隔热构造方式的优化选择第61-64页
        6.2.3 围护结构墙体预防和控制湿积累的优化设计第64-67页
    6.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七章 结论第68-7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70-72页
插图和主要附表清单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耦合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