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基于可用性工程理念的单人电动汽车外观造型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9-17页
        1.1.1 电动汽车产品发展状况第9-10页
        1.1.2 单人汽车及单人电动汽车的外观造型演变第10-13页
        1.1.3 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第13-17页
            1.1.3.1 电动汽车产品的轮毂电机技术发展第13-15页
            1.1.3.2 电动汽车产品的差速转向技术发展第15-17页
    1.2 论文的研究目的第17-18页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8页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8页
    1.5 论文的研究组织和框架第18-19页
    1.6 课题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产品可用性及可用性工程原理分析第20-26页
    2.1 可用性第20-21页
    2.2 可用性设计的基本思考程序第21页
    2.3 可用性工程及其生命周期分析第21-22页
        2.3.1 引入可用性工程设计思路第21-22页
        2.3.2 可用性工程的生命周期第22页
    2.4 应用可用性工程进行电动汽车设计的工作流程解析第22-25页
        2.4.1 需求分析阶段第22页
        2.4.2 设计开发阶段第22-23页
        2.4.3 设计评估阶段第23-25页
        2.4.4 反馈调整阶段第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基于可用性原理的用户调研第26-32页
    3.1 用户设定及问卷调查第26-31页
        3.1.1 用户设定及问卷调查第26-30页
        3.1.2 问卷调查总结第30页
        3.1.3 单人电动汽车用户心理分析第30-31页
    3.2 需求分析与产品定位第31页
        3.2.1 用户需求分析第31页
        3.2.2 产品设计定位第31页
    3.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电动技术变革带来的单人电动汽车的车体变化探究第32-35页
    4.1 电动机技术的使用对车体前部的造型影响第32-33页
    4.2 电动机技术的使用对车体中部的造型影响第33页
    4.3 电动机技术的使用对车体尾部的造型影响第33-34页
    4.4 差速转向技术的使用对底盘的造型影响第34页
    4.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五章 结合可用性理论在单人电动汽车外观造型中的人机分析第35-44页
    5.1 单人电动汽车人机工程分析的步骤第35页
    5.2 单人电动汽车的可用性人机分析第35-43页
        5.2.1 电动汽车车体中部人机工程关键硬点第35-36页
        5.2.2 单人电动汽车视野设计要求视野校核第36-38页
        5.2.3 单人电动汽车驾驶员坐姿及操作舒适性校核第38-43页
    5.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六章 设计方案第44-55页
    6.1 设计方案综述设定第44页
    6.2 设计方案说明及展示第44-55页
        6.2.1 整体造型第44-46页
        6.2.2 底盘设计第46-49页
        6.2.3 车身设计第49-55页
第七章 单人电动汽车外观造型可用性评估方法与分析第55-60页
    7.1 可用性设计评价要素与体系第55-58页
        7.1.1 可用性设计评价要素与体系的定位第55页
        7.1.2 可用性设计评价体系的构建第55-58页
    7.2 单人电动汽车的可用性设计评价第58-60页
        7.2.1 各项目评分第58-59页
        7.2.2 评分表量化评价第59-60页
第八章 结论第60-62页
    8.1 论文总结第60页
    8.2 尚存问题第60页
    8.3 未来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附录第66-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随机规划的风蓄联合智能动态经济调度
下一篇:河北省高速公路集团化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