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手机报相关研究 | 第13-17页 |
1.2.2 关于科技传播研究 | 第17-18页 |
1.2.3 国内手机报科技传播的研究 | 第18-19页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手机报科技传播的发展历程 | 第21-31页 |
2.1 手机报的分类与优势 | 第21-25页 |
2.1.1 手机报的分类 | 第21-23页 |
2.1.2 手机报的传播优势 | 第23-25页 |
2.2 手机报科技传播的发展阶段 | 第25-27页 |
2.2.1 “碎片”式传播阶段(2000 年~2004 年) | 第26页 |
2.2.2 “专栏”式传播阶段(2005 年~2006 年) | 第26页 |
2.2.3 “专报”式传播阶段(2007 年~至今) | 第26-27页 |
2.3 手机报在科技传播中的功能 | 第27-31页 |
2.3.1 围绕热点事件传播科学知识 | 第27-28页 |
2.3.2 介绍科技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 第28-29页 |
2.3.3 通过科学解读引导社会舆论 | 第29-30页 |
2.3.4 倡导健康生活提升科学素养 | 第30-31页 |
第3章 手机报科技传播的文本特点 | 第31-46页 |
3.2 手机报科技传播文本的共性特征 | 第31-39页 |
3.2.1 信息标题多样 | 第31-33页 |
3.2.2 文本结构固定 | 第33-36页 |
3.2.3 图片信息量大 | 第36-37页 |
3.2.4 信息字数精简 | 第37-38页 |
3.2.5 版式设计单调 | 第38-39页 |
3.3 各类手机报科技传播文本的不同点 | 第39-46页 |
3.3.1 主题各有侧重 | 第39-42页 |
3.3.2 深度差异明显 | 第42-44页 |
3.3.3 指导性有区别 | 第44-46页 |
第4章 手机报科技传播的传播学分析 | 第46-62页 |
4.1 科技传播的栏目设置 | 第46-51页 |
4.1.1 手机报科技传播栏目设置的重要性 | 第46-47页 |
4.1.2 手机报科技传播栏目的设置原则 | 第47-51页 |
4.2 手机报科技传播的选题 | 第51-58页 |
4.2.1 手机报科技传播的选题依据 | 第52-54页 |
4.2.2 手机报科技传播的选题原则 | 第54-58页 |
4.3 手机报科技传播模式 | 第58-62页 |
4.3.1 传播主体由单一到多元 | 第59-60页 |
4.3.2 传播客体由集中到分散 | 第60页 |
4.3.3 传播时效由全时到共时 | 第60页 |
4.3.4 传播内容由粘贴到解读 | 第60-62页 |
第5章 关于加强手机报科技传播的思考 | 第62-70页 |
5.1 当前手机报科技传播存在的问题 | 第62-66页 |
5.1.1 科技内容比重偏少 | 第62-63页 |
5.1.2 文本同质现象突出 | 第63-65页 |
5.1.3 内容科学性难确定 | 第65-66页 |
5.2 提升手机报科技传播效果的探讨 | 第66-70页 |
5.2.1 清晰定位权衡比例 | 第67页 |
5.2.2 精确定向凸显特色 | 第67-68页 |
5.2.3 精选来源权威发声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77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新闻作品目录 | 第77-78页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学术与新闻实践目录 | 第78-79页 |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或参加的科研课题目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