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犯罪预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意义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先秦儒家法律思想概述 | 第11-20页 |
一、 儒家法律思想的起源 | 第11-13页 |
二、 以孔、孟为代表的“纯儒阶段” | 第13-18页 |
(一) 孔子的法律思想 | 第13-16页 |
(二) 孟子的法律思想 | 第16-18页 |
三、 以荀子为代表的“新儒学” | 第18-20页 |
(一) “性恶论” | 第18-19页 |
(二) “礼”“法”并用的礼法统一论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先秦儒家法律思想中关于犯罪预防的主要内容 | 第20-35页 |
一、 先秦儒家犯罪预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第20-22页 |
(一) 孔子对儒家犯罪预防思想的初步构建 | 第20-21页 |
(二) 孟子从人性的角度发展了儒家的犯罪预防思想 | 第21页 |
(三) 渗透了法家思想的荀子犯罪预防思想 | 第21-22页 |
二、 先秦儒家犯罪预防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2-35页 |
(一) 先秦儒家犯罪预防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二) 先秦儒家犯罪预防思想的主要观点 | 第28-35页 |
第三章 先秦儒家犯罪预防思想的现代启示意义 | 第35-42页 |
一、 积极方面 | 第35-41页 |
(一) 富民法 | 第35-37页 |
(二) 仁政法 | 第37-38页 |
(三) 教化法 | 第38-40页 |
(四) 慎刑法 | 第40-41页 |
二、 消极方面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