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非对称效应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7-9页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7-8页
    二. 文章逻辑结构与主要内容第8-9页
    三. 文章主要创新之处第9页
第一章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和文献综述第9-22页
    一.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理论第10-14页
        (一) 信贷配给途径第10-11页
        (二) 银行贷款途径第11-13页
        (三) 资产负债表途径第13页
        (四) 综合评述第13-14页
    二.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理论第14-22页
        (一) 非对称效应形成机制理论第14-18页
        (二) 非对称效应实证文献综述第18-22页
第二章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分析第22-35页
    一.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概况第22-26页
        (一)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展历程第22-23页
        (二) 我国货币政策基本工具第23-25页
        (三)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主要目标和具体传导阶段第25-26页
    二. 信贷渠道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第26-35页
        (一) 信贷渠道的存在性第26-30页
        (二) 信贷渠道的非对称性第30-34页
        (三) 适用性综合分析第34-35页
第三章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非对称效应实证分析第35-51页
    一. 研究思路和方法概述第35-38页
    二. 样本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第38页
    三. 第一阶段:货币政策对银行贷款供给的影响第38-42页
    四. 第二阶段:银行贷款供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第42-49页
        (一) 银行贷款对GDP的影响第42-46页
        (二) 银行贷款对CPI的影响第46-49页
    五. 分析结论第49-51页
        (一) 信贷传导第一阶段第50页
        (二) 信贷传导第二阶段第50-51页
第四章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第51-57页
    一. 信贷传导渠道中存在的问题第51-53页
        (一) 银行层面第51-52页
        (二) 企业层面第52-53页
    二. 政策建议第53-57页
        (一) 健全外部风险分散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及信贷担保制度的完善第54页
        (二) 改革银行内部体制:市场化经营及风险管理机制的强化第54-55页
        (三) 扩展企业融资渠道:资本市场的深化及民间借贷市场的规范第55页
        (四) 拓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数量型及价格型工具的共用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后记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A股上市公司要约收购套利策略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购买力平价--分位数回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