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沭河流域1000年来的洪涝灾害及其气候背景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4-17页 |
|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14-16页 |
| 2.2 地形地貌 | 第16-17页 |
| 2.3 剖面选择和采样 | 第17页 |
| 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7-22页 |
| 3.1 年代测定 | 第17-18页 |
| 3.2 粒度分析 | 第18-21页 |
| 3.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页 |
| 3.2.2 粒度的指示意义 | 第18-19页 |
| 3.2.3 Lz剖面的粒度特征 | 第19-21页 |
| 3.3 磁化率分析 | 第21-22页 |
| 3.3.1 材料和方法 | 第21页 |
| 3.3.2 磁化率的指示意义 | 第21页 |
| 3.3.3 Lz剖面磁化率分析 | 第21-22页 |
| 4 历史洪水的发生规律分析 | 第22-35页 |
| 4.1 历史洪水资料的搜集整理 | 第22-28页 |
| 4.2 历史洪水发生规律 | 第28-35页 |
| 4.2.1 年际分布状况分析 | 第28-32页 |
| 4.2.2 空间分布状况分析 | 第32-33页 |
| 4.2.3 水灾等级序列 | 第33-35页 |
| 5 历史洪水与气候变化关系分析 | 第35-41页 |
| 5.1 历史气候资料的搜集整理 | 第35-37页 |
| 5.1.1 中世纪暖期 | 第35-36页 |
| 5.1.2 小冰期 | 第36-37页 |
| 5.1.3 现代暖期 | 第37页 |
| 5.2 历史洪水发生频率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 第37-41页 |
| 6 历史洪水发生的河道变迁原因 | 第41-42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42-46页 |
| 7.1 结论 | 第42-44页 |
| 7.2 问题与展望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