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ZnO棋板法制备一维纳米阵列结构FeS2及其复合薄膜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49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一维纳米阵列结构第13-26页
        1.2.1 实现一维生长的策略第14-15页
        1.2.2 一维纳米结构的制备第15-19页
        1.2.3 特性及应用第19-26页
    1.3 一维ZnO纳米结构第26-35页
        1.3.1 ZnO的基本特性第26-28页
        1.3.2 一维ZnO纳米结构的制备第28-30页
        1.3.3 一维ZnO纳米结构的应用第30-35页
    1.4 一维FeS_2纳米结构第35-45页
        1.4.1 FeS_2的基本性质第35-36页
        1.4.2 FeS_2的光电化学性能第36-38页
        1.4.3 一维FeS_2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第38-45页
    1.5 FeS_2纳米材料在光电化学领域的应用第45-47页
    1.6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第47-49页
第二章 材料制备方法与表征手段第49-55页
    2.1 实验设计方案第49-51页
    2.2 实验方法第51-52页
        2.2.1 基底的清洗第51页
        2.2.2 水热法制备ZnO纳米棒阵列模板第51页
        2.2.3 溶液处理获得先驱体薄膜第51-52页
        2.2.4 先驱体膜硫化制备FeS_2及其复合物纳米阵列薄膜第52页
        2.2.5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组装第52页
    2.3 结构及性能表征方法第52-55页
        2.3.1 结构表征第52-53页
        2.3.2 性能测试第53-55页
第三章 ZnO纳米棒阵列薄膜的制备及取向调控第55-71页
    3.1 ZnO纳米棒阵列的制备第55-56页
    3.2 结构、形貌表征与结果分析第56-59页
    3.3 制备条件对ZnO纳米棒阵列取向度影响第59-66页
        3.3.1 晶种层第59-60页
        3.3.2 溶胶浓度第60-62页
        3.3.3 基底第62-64页
        3.3.4 前驱体溶液浓度第64-66页
    3.4 生长机制第66-68页
    3.5 本章小结第68-71页
第四章 FeS_2纳米棒阵列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第71-87页
    4.1 FeS_2纳米棒阵列薄膜的制备第71-72页
    4.2 FeS_2纳米棒阵列薄膜的结构及形貌表征第72-77页
    4.3 FeS_2纳米棒阵列薄膜的表面分析第77-78页
    4.4 FeS_2纳米棒阵列薄膜的光电性能分析第78-81页
        4.4.1 光吸收性能第78-79页
        4.4.2 光响应性能第79-80页
        4.4.3 稳定性第80-81页
    4.5 生长机制及结构对性能作用机制的探讨第81-83页
        4.5.1 FeS_2纳米棒阵列的生长机制第81-82页
        4.5.2 不同结构对光电性能的作用机制第82-83页
    4.6 本章小结第83-87页
第五章 FeS_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光电化学性能研究第87-101页
    5.1 FeS-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第87-88页
    5.2 合成方案第88-89页
    5.3 组成、形貌及结构表征第89-93页
    5.4 光电化学性能第93-98页
        5.4.1 光吸收性能第93页
        5.4.2 光响应性能第93-95页
        5.4.3 电化学性能第95-98页
    5.5 本章小结第98-101页
第六章 ZnO/ZnS/FeS_2复合纳米棒阵列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101-125页
    6.1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102-103页
    6.2 薄膜的物相及形貌结构分析第103-107页
    6.3 ZnO纳米棒和ZnO基复合纳米棒的表界面研究第107-111页
        6.3.1 ZnO纳米棒和ZnO/Fe(OH)_3纳米棒第107-108页
        6.3.2 ZnO/ZnS复合纳米棒第108-110页
        6.3.3 ZnO/ZnS/FeS_2复合纳米棒第110-111页
    6.4 薄膜的光电化学性能研究第111-117页
        6.4.1 光致发光性能第111-113页
        6.4.2 光吸收性能第113-114页
        6.4.3 光响应性能第114-116页
        6.4.4 电化学稳定性能第116-117页
    6.5 QDSSCs性能探索第117-120页
        6.5.1 不同光阳极与Pt对电极组装的QDSSCs第117-118页
        6.5.2 ZnO/ZnS/FeS_2光阳极与不同对电极组装的QDSSCs第118-120页
    6.6 结果讨论与分析第120-123页
        6.6.1 ZnO/ZnS复合结构体系第121-122页
        6.6.2 ZnO/ZnS/FeS_2复合结构体系第122-123页
    6.7 本章小结第123-125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25-129页
    7.1 全文总结第125-127页
    7.2 研究展望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9页
致谢第149-151页
个人简历第151-153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取代卟啉配合物的合成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软枣猕猴桃中生物碱的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