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

沙门氏菌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重组猪痘活载体疫苗的研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符号及缩略语第14-15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5-33页
    第一章 沙门氏菌病的研究进展第15-25页
        1 沙门氏菌简介第15页
        2 沙门氏菌病及其流行情况第15-17页
        3 沙门氏菌病诊断技术第17-19页
            3.1 病原分离与鉴定第17页
            3.2 免疫学方法第17-18页
                3.2.1 酶联免疫法(ELISA)第17-18页
                3.2.2 玻片凝集试验第18页
                3.2.3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第18页
            3.3 基于核酸的检测方法第18-19页
                3.3.1 PCR技术第18-19页
                3.3.2 核酸探针第19页
                3.3.3 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第19页
        4 沙门氏菌疫苗现状第19-21页
        参考文献第21-25页
    第二章 猪痘病毒载体在疫苗开发中的应用第25-33页
        1 SPV概述第25-26页
        2 SPV基因组第26-27页
        3 重组猪痘病毒构建第27-29页
        4 SPV载体的应用第29-30页
        5 展望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3页
第二篇 试验研究第33-95页
    第三章 基于外膜蛋白PAGC的沙门氏菌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第33-5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4-40页
            1.1 试验材料第34页
                1.1.1 质粒、菌株和血清第34页
                1.1.2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第34页
            1.2 沙门氏菌属内保守蛋白的筛选第34-35页
            1.3 目的基因pagC的克隆与原核表达第35-37页
                1.3.1 目的基因的扩增第35页
                1.3.2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第35-36页
                1.3.3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第36页
                1.3.4 目的蛋白的纯化与复性第36-37页
            1.4 目的蛋白PagC的验证第37页
            1.5 沙门氏菌外膜蛋白PagC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第37-39页
                1.5.1 最适抗原包被浓度和血清稀释度的确定第37-38页
                1.5.2 封闭液种类的确定第38页
                1.5.3 待检血清反应时间的确定第38页
                1.5.4 酶标二抗反应浓度及时间的确定第38-39页
                1.5.5 临界值的确定第39页
                1.5.6 特异性试验第39页
                1.5.7 重复性试验第39页
                1.5.8 符合性比较第39页
            1.6 鸡白痢沙门氏菌标准阴性血清和标准阳性血清的制备及评价第39-40页
            1.7 临床样品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第40页
        2 结果第40-52页
            2.1 沙门氏菌属内保守蛋白的选择及同源性分析第40-41页
            2.2 目的基因pagC的克隆与原核表达第41-45页
                2.2.1 目的基因的扩增第41-42页
                2.2.2 重组表达质粒的鉴定第42-43页
                2.2.3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第43-44页
                2.2.4 目的蛋白的纯化第44-45页
            2.3 目的蛋白PagC的验证第45页
            2.4 沙门氏菌外膜蛋白PagC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第45-51页
                2.4.1 抗原最适包被浓度和血清最佳稀释倍数的确定第45-46页
                2.4.2 最佳封闭液种类第46-47页
                2.4.3 待检血清的反应时间第47页
                2.4.4 最适酶标二抗反应浓度及时间第47-48页
                2.4.5 临界值的确定第48页
                2.4.6 特异性试验第48-49页
                2.4.7 重复性试验第49-50页
                2.4.8 符合性比较第50-51页
            2.5 鸡白痢标准阴性血清、阳性血清的制备及评价第51页
            2.6 临床样品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第51-52页
        3 讨论第52-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第四章 表达沙门氏菌外膜蛋白L(OMPL)的重组猪痘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制及免疫评价第59-7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0-65页
            1.1 试验材料第60-61页
                1.1.1 质粒、细胞和菌毒株第60页
                1.1.2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第60-61页
                1.1.3 引物设计第61页
            1.2 重组猪痘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与鉴定第61-62页
                1.2.1 沙门氏菌ompL基因的扩增第61页
                1.2.2 重组猪痘病毒转移载体pUSG11/P28-OmpL的构建第61-62页
                1.2.3 重组猪痘病毒转移载体pUSG11/P28-OmpL的鉴定第62页
            1.3 重组猪痘病毒rSPV-OmpL的构建与鉴定第62-64页
                1.3.1 重组猪痘病毒rSPV-OmpL的构建第62-63页
                1.3.2 重组猪痘病毒rSPV-OmpL的纯化第63页
                1.3.3 重组猪痘病毒rSPV-OmpL的鉴定第63-64页
            1.4 重组猪痘病毒rSPV-OmpL遗传稳定性试验第64页
            1.5 小鼠免疫保护试验第64页
            1.6 OmpL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第64-65页
            1.7 细胞因子检测第65页
            1.8 统计学分析第65页
        2 结果第65-71页
            2.1 沙门氏菌ompL基因的PCR扩增第65-66页
            2.2 重组猪痘病毒转移载体pUSG11/P28-OmpL的构建及鉴定第66-67页
            2.3 重组猪痘病毒rSPV-OmpL的鉴定第67-69页
            2.4 重组猪痘病毒rSPV-OmpL遗传稳定性测定第69页
            2.5 OmpL特异性抗体反应第69-70页
            2.6 细胞因子检测第70页
            2.7 小鼠攻毒保护试验第70-71页
        3 讨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第五章 共表达沙门氏菌OMPL和FLIC的重组猪痘病毒的构建及其在小鼠模型中的保护效率研究第77-9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8-82页
            1.1 试验材料第78-79页
                1.1.1 质粒、细胞和菌毒株第78页
                1.1.2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第78页
                1.1.3 引物设计第78-79页
            1.2 重组猪痘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与鉴定第79页
                1.2.1 重组猪痘病毒转移载体pUSG11/P28-OmpL-FliC的构建第79页
                1.2.2 重组猪痘病毒转移载体pUSG11/P28-OmpL-FliC的鉴定第79页
            1.3 重组猪痘病毒rSPV-OF的构建与鉴定第79-81页
                1.3.1 重组猪痘病毒rSPV-OF的构建及纯化第79-80页
                1.3.2 重组猪痘病毒rSPV-OF的鉴定第80-81页
            1.4 重组猪痘病毒rSPV-OF遗传稳定性试验第81页
            1.5 小鼠免疫保护试验第81页
            1.6 OmpL和FliC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第81-82页
            1.7 细胞因子检测第82页
            1.8 统计学分析第82页
        2 结果第82-90页
            2.1 沙门氏菌目的基因的PCR扩增第82-83页
            2.2 重组猪痘病毒转移载体pUSG11/P28-OmpL-FliC的构建及鉴定第83-85页
            2.3 重组猪痘病毒rSPV-OF的纯化第85页
            2.4 重组猪痘病毒rSPV-OF的鉴定第85-87页
            2.5 重组猪痘病毒rSPV-OF的遗传稳定性测定第87页
            2.6 OmpL和FliC特异性抗体反应第87-88页
            2.7 细胞因子检测第88-89页
            2.8 小鼠攻毒保护试验第89-90页
        3 讨论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5页
全文总结第95-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布鲁氏菌A19疫苗株全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下一篇:玉米C4光合途径关键酶基因pepc、ppdk、nadp-me对C3植物拟南芥光合特性影响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