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泡沫沥青再生二灰碎石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背景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二灰碎石再生利用的国内外研究简介第12页
        1.2.2 泡沫沥青的国内外研究简介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二章 二灰碎石铣刨料特性与技术指标研究第16-25页
    2.1 概述第16页
    2.2 铣刨料指标分析第16-20页
        2.2.1 颗粒级配分析第16-17页
        2.2.2 含水率分析第17-18页
        2.2.3 粗集料相关指标分析第18-19页
        2.2.4 细集料相关指标分析第19-20页
    2.3 二灰碎石铣刨料级配深入评价第20-23页
        2.3.1 贝雷法介绍第20-22页
        2.3.2 评价结果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三章 沥青发泡特性研究第25-36页
    3.1 概述第25页
    3.2 沥青发泡原理第25-26页
    3.3 沥青发泡特性的评价指标第26-27页
    3.4 发泡试验第27-29页
    3.5 发泡效果评估方法的优化第29-35页
        3.5.1 灰色关联分析法第29-30页
        3.5.2 沥青发泡影响因素选择第30页
        3.5.3 发泡性能对影响因素参数的选择第30-33页
        3.5.4 影响因素对发泡性能的影响分析第33-35页
    3.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泡沫沥青再生二灰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第36-50页
    4.1 概述第36页
    4.2 泡沫沥青冷再生二灰碎石混合料设计第36-43页
        4.2.1 原材料要求第36-37页
        4.2.2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第37-43页
    4.3 泡沫沥青冷再生二灰碎石混合料设计方法优化第43-49页
        4.3.1 现行设计方法的不足第43-44页
        4.3.2 沥青用量与再生混合料性能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第44-46页
        4.3.3 再生混合料性能指标在确定沥青用量中的应用第46-47页
        4.3.4 优化的设计方法第47-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泡沫沥青再生二灰碎石关键参数敏感性分析第50-65页
    5.1 概述第50页
    5.2 冷再生混合料设计中关键参数评估第50-51页
        5.2.1 关键指标要求第50-51页
        5.2.2 现有评估存在的问题第51页
    5.3 正交试验第51-54页
        5.3.1 正交试验方法第51-52页
        5.3.2 正交试验设计第52-53页
        5.3.3 正交试验结果第53-54页
    5.4 参数敏感性分析第54-63页
        5.4.1 干劈裂强度第55-59页
        5.4.2 湿劈裂强度第59-61页
        5.4.3 干湿劈裂强度比第61-63页
    5.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六章 泡沫沥青再生二灰碎石性能评估及材料参数第65-74页
    6.1 概述第65页
    6.2 泡沫沥青再生二灰碎石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第65-69页
        6.2.1 抗冲刷性能第65-66页
        6.2.2 水稳定性第66-67页
        6.2.3 无侧限抗压强度第67-68页
        6.2.4 抗压回弹模量第68页
        6.2.5 疲劳性能第68-69页
    6.3 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69-72页
        6.3.1 不同成型方法的比较研究第69-70页
        6.3.2 二灰碎石铣刨料颗粒影响第70-71页
        6.3.3 肯塔堡飞散试验确定最低沥青用量第71-72页
        6.3.4 水泥掺量的影响第72页
    6.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七章 水泥再生与泡沫沥青再生二灰碎石对比研究第74-81页
    7.1 概述第74页
    7.2 水泥再生二灰碎石混合料设计第74-77页
        7.2.1 原材料第74页
        7.2.2 级配设计第74-75页
        7.2.3 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第75-76页
        7.2.4 无侧限抗压强度第76页
        7.2.5 设计结果第76-77页
    7.3 泡沫沥青再生与水泥再生二灰碎石对比分析第77-80页
        7.3.1 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第77-78页
        7.3.2 无侧限抗压强度第78-79页
        7.3.3 劈裂强度第79-80页
    7.4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八章 泡沫沥青再生二灰碎石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第81-86页
    8.1 概述第81页
    8.2 节能减排分析第81-83页
    8.3 经济效益分析—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第83-85页
        8.3.1 单价分析第83-84页
        8.3.2 初期投资第84页
        8.3.3 费用现值第84-85页
    8.4 社会效益分析第85页
    8.5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第86-88页
    9.1 主要结论与建议第86-87页
    9.2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江主航道桥梁施工期航标配布方案研究
下一篇:X铁路局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