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科学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9-23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19-20页 |
2.2 地质特征 | 第20-22页 |
2.3 气候与降水 | 第22-23页 |
第3章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23-30页 |
3.1 地下水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23-24页 |
3.2 沉积物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24-26页 |
3.3 氧化-还原循环实验装置 | 第26-27页 |
3.4 氧化-还原实验设计 | 第27-30页 |
第4章 地下水化学特征 | 第30-35页 |
4.1 常量组分 | 第30-31页 |
4.2 氧化还原敏感组分 | 第31-3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5章 沉积物赋存态砷及其对地下水砷含量的影响 | 第35-45页 |
5.1 沉积物的岩性特征、粒度以及总砷分布 | 第35-38页 |
5.2 沉积物赋存态砷、粒度分布和渗透系数间的关系 | 第38-40页 |
5.2.1 沉积物赋存态砷 | 第38-39页 |
5.2.2 不同赋存态砷与粒度的关系 | 第39-40页 |
5.2.3 不同赋存态砷与渗透系数间的关系 | 第40页 |
5.3 溶解砷和不同赋存态砷间的关系 | 第40-4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6章 沉积物赋存形态砷及氧化-还原交替下砷的活化 | 第45-62页 |
6.1 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 第45-51页 |
6.1.1 沉积物中砷、铁、锰总量的分布 | 第45-46页 |
6.1.2 沉积物起源及风化对砷分布的影响 | 第46-47页 |
6.1.3 不同赋存态砷、铁、锰分布特征 | 第47-51页 |
6.2 氧化-还原交替中ORP、pH、DOC的变化 | 第51-52页 |
6.3 主要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变化 | 第52-54页 |
6.4 溶解态Fe、Fe(II)、Mn、As、As(III)和As(V) 的变化 | 第54-57页 |
6.5 V、Se和U的变化 | 第57-58页 |
6.6 氧化-还原交替中不同赋存态砷的变化 | 第58-60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7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2-64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7.2 存在问题及建议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