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悬挂多目标主动减振关键问题研究
| 致谢 | 第7-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5-17页 |
| 1.2 振动控制的分类 | 第17-19页 |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磁流变技术及其特性 | 第21-43页 |
| 2.1 引言 | 第21页 |
| 2.2 磁流变技术 | 第21-29页 |
| 2.2.1 磁流变技术的发展 | 第21-24页 |
| 2.2.2 磁流变液的工作原理 | 第24-28页 |
| 2.2.3 基本工作模式 | 第28-29页 |
| 2.3 磁流变液的数学模型 | 第29-35页 |
| 2.3.1 磁流变液的BINGHAM模型 | 第29-33页 |
| 2.3.2 磁流变液的SIGMOID模型 | 第33-34页 |
| 2.3.3 磁流变阻尼器的BOUC-WEN模型 | 第34-35页 |
| 2.4 磁流变阻尼器设计原理 | 第35-39页 |
| 2.4.1 参数设计 | 第35-36页 |
| 2.4.2 结构设计 | 第36-39页 |
| 2.4.3 材料选取 | 第39页 |
| 2.5 剪切阀式磁流变阻尼器设计与实验 | 第39-41页 |
| 2.5.1 阻尼器的设计加工 | 第39-40页 |
| 2.5.2 阻尼器拉伸测试实验 | 第40-41页 |
| 2.6 总结 | 第41-43页 |
| 第三章 高速列车多层减振研究 | 第43-54页 |
| 3.1 引言 | 第43页 |
| 3.2 车辆系统动力学 | 第43-46页 |
| 3.2.1 轨道不平顺 | 第43-44页 |
| 3.2.2 车辆系统动力学方程 | 第44-45页 |
| 3.2.3 列车的稳定性分析 | 第45页 |
| 3.2.4 列车的曲线通过性能 | 第45-46页 |
| 3.3 变刚度变阻尼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 | 第46-50页 |
| 3.3.1 变刚度变阻尼原理 | 第46-48页 |
| 3.3.2 变刚度阻尼器的结构设计 | 第48-50页 |
| 3.4 实验与分析 | 第50-51页 |
| 3.5 控制模型的建立 | 第51-53页 |
| 3.6 总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洗衣机双层结构减振研究 | 第54-63页 |
| 4.1 引言 | 第54页 |
| 4.2 洗衣机用磁流变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 第54-55页 |
| 4.3 洗衣机的数学模型 | 第55-57页 |
| 4.3.1 振动系统的微分运动方程 | 第55页 |
| 4.3.2 模态分析实验 | 第55-57页 |
| 4.4 洗衣机的动力学仿真 | 第57-58页 |
| 4.5 仿真数据分析 | 第58-62页 |
| 4.6 总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洗衣机减振悬挂系统设计 | 第63-73页 |
| 5.1 引言 | 第63页 |
| 5.2 磁流变液性能分析 | 第63-64页 |
| 5.3 阀式阻尼器的设计与实验 | 第64-66页 |
| 5.3.1 阀式阻尼器的结构设计 | 第64-66页 |
| 5.3.2 实验与数据分析 | 第66页 |
| 5.4 剪切式阻尼器的设计与实验 | 第66-68页 |
| 5.4.1 剪切式阻尼器的结构设计 | 第67-68页 |
| 5.4.2 实验与数据分析 | 第68页 |
| 5.5 剪切阀式阻尼器的设计与实验 | 第68-72页 |
| 5.5.1 剪切阀式阻尼器的结构设计 | 第68-71页 |
| 5.5.2 实验与数据分析 | 第71-72页 |
| 5.6 总结 | 第72-73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 6.1 文章主要工作 | 第73页 |
|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73-74页 |
| 6.3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