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9页 |
1 国有资产行政公益诉讼的界定 | 第9-15页 |
1.1 国有资产行政公益诉讼的涵义 | 第9-11页 |
1.1.1 国有资产的概念及界定 | 第9-10页 |
1.1.2 国有资产行政公益诉讼的含义 | 第10页 |
1.1.3 国有资产行政公益诉讼的特征 | 第10-11页 |
1.2 国有资产行政公益诉讼的意义 | 第11-15页 |
1.2.1 遏制国有资产流失 | 第11-12页 |
1.2.2 督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正确履行职能 | 第12-13页 |
1.2.3 完善现行行政诉讼法 | 第13-14页 |
1.2.4 畅通保护国有资产的司法渠道 | 第14-15页 |
2 我国检察机关提起国有资产行政公益诉讼的可行性 | 第15-20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1.1 国有资产的代表所有权理论 | 第15页 |
2.1.2 国有资产可诉利益理论 | 第15-16页 |
2.1.3 法律监督职能理论 | 第16-17页 |
2.2 现实依据 | 第17-20页 |
2.2.1 法律依据 | 第17-18页 |
2.2.2 社会基础 | 第18-20页 |
3 我国检察机关提起国有资产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构建 | 第20-33页 |
3.1 我国检察机关提起国有资产行政公益诉讼的基本原则及案件范围 | 第20-22页 |
3.1.1 基本原则 | 第20-21页 |
3.1.2 案件范围 | 第21-22页 |
3.2 我国检察机关提起国有资产行政公益诉讼的条件 | 第22-25页 |
3.2.1 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违法履职或不作为致使国有资产流失或有流失危险 | 第22-23页 |
3.2.2 穷尽行政救济手段未能消除国有资产的流失危险 | 第23页 |
3.2.3 履行完毕国有资产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 | 第23-24页 |
3.2.4 由检察机关层报最高检审批后依法提起 | 第24-25页 |
3.3 国有资产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 | 第25-29页 |
3.3.1 我国检察机关是国有资产行政公益诉讼的唯一原告主体 | 第25-26页 |
3.3.2 国有资产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是“公益诉讼人” | 第26-27页 |
3.3.3 “公益诉讼人”与“公诉人”的比较分析 | 第27-28页 |
3.3.4 西方“公益代表人”之借鉴 | 第28-29页 |
3.4 国有资产行政公益诉讼的被告 | 第29-30页 |
3.4.1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是一般被告 | 第29页 |
3.4.2 政府作为国有资产行政公益诉讼的被告 | 第29-30页 |
3.5 建立国有资产行政公益诉讼的配套改革措施 | 第30-33页 |
3.5.1 推动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 第30-31页 |
3.5.2 推进司法改革,推进检察机关“去地方化” | 第31页 |
3.5.3 重新定位检察机关内部行政检察部门 | 第31-32页 |
3.5.4 加强检察人员的配备 | 第32-33页 |
结束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