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绪论 | 第12-14页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二、本文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三、本文研究框架 | 第13页 |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1 内外协调与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的理论分析 | 第14-29页 |
·内外协调理论分析 | 第14-17页 |
·金融协调理论 | 第14页 |
·内外协调理论 | 第14-17页 |
·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的理论评述 | 第17-21页 |
·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理论 | 第17-20页 |
·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的手段 | 第20-21页 |
·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的依据 | 第21-25页 |
·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内经济风险的分析 | 第21-24页 |
·国际资本流动对世界经济风险的分析 | 第24-25页 |
·内外协调视角下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的观点评析 | 第25-29页 |
·自由化——管制——审慎监管的观点评析 | 第25-27页 |
·一国行为——国际协调监管的观点评析 | 第27-29页 |
2 国际资本流动监管政策的国外实践 | 第29-42页 |
·美国——逐步自由化的践行者 | 第29-32页 |
·有选择的国际资本流动监管政策 | 第29-30页 |
·基本自由化的监管政策 | 第30-31页 |
·自由化监管的反思--次贷危机后金融监管改革新方案 | 第31-32页 |
·智利——从失败到成功的典范 | 第32-35页 |
·不太成功的监管教训 | 第32-34页 |
·“渐进式”相对自由的监管政策 | 第34-35页 |
·泰国——饱受惊涛骇浪的洗礼 | 第35-38页 |
·“奖入限出”的国际资本流动监管政策 | 第35-36页 |
·相对自由的监管政策 | 第36-37页 |
·资本监管政策的一场闹剧 | 第37-38页 |
·国际资本流动监管政策的总结与启示 | 第38-42页 |
·实施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要把握速度 | 第38-39页 |
·实施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要注意规模控制和结构调整 | 第39-40页 |
·实施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要注意维护国家主权和捍卫国家安全 | 第40-41页 |
·实施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要注意加强国际合作和维护本国利益 | 第41页 |
·监管体制应因国家而异 | 第41-42页 |
3 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监管政策的演进 | 第42-53页 |
·有关直接投资的监管政策 | 第42-45页 |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监管政策变迁 | 第42-43页 |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监管政策变迁 | 第43-44页 |
·外资企业监管政策变迁 | 第44-45页 |
·有关证券投资的监管政策 | 第45-48页 |
·有关外债的监管政策 | 第48-51页 |
·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监管政策趋势分析 | 第51页 |
·我国资本流动监管政策效果分析 | 第51-53页 |
4 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现状及潜在风险分析 | 第53-65页 |
·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的现状分析 | 第53-56页 |
·全球流动性收缩 | 第54页 |
·新兴市场国家饱受“抽资”之苦 | 第54-56页 |
·潜藏着巨大的风险:美元危机 | 第56页 |
·当前形势下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现状 | 第56-61页 |
·我国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 第57-59页 |
·我国证券投资现状分析 | 第59页 |
·我国外债现状分析 | 第59-61页 |
·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潜在风险 | 第61-65页 |
·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 第61-62页 |
·货币政策操作困境 | 第62页 |
·非均衡资本流入结构下的中国产业问题 | 第62-63页 |
·短期资本流动对国内金融体系的潜在冲击 | 第63-65页 |
5 对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的政策建议 | 第65-71页 |
·增强“价格”调整的灵活性 | 第65-66页 |
·设定适当的汇率目标区 | 第65-66页 |
·完善人民币汇率、利率形成机制 | 第66页 |
·推进国际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 | 第66-68页 |
·关注金融创新产品的市场准入 | 第67页 |
·保持国际资本流动的动态均衡 | 第67-68页 |
·优化国际资本产业结构 | 第68页 |
·强化外债规模、结构管理 | 第68页 |
·多渠道防控短期资本流动风险 | 第68-69页 |
·完善国际短期流动资本投机目标市场的监管 | 第68-69页 |
·利用税收措施抑制国际短期流动资本的侵入 | 第69页 |
·积极参与全球监管体系的重构进程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