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足迹的景区旅游社会容量控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1.2.1 旅游环境容量 | 第11-12页 |
1.2.2 旅游社会容量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旅游社会容量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旅游数字足迹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6-19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2 论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1 旅游体验 | 第19-20页 |
2.1.1 旅游体验的含义 | 第19页 |
2.1.2 旅游体验的构成 | 第19-20页 |
2.2 旅游需求 | 第20-22页 |
2.2.1 旅游需求预测 | 第20页 |
2.2.2 旅游需求预测的方法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旅游体验构成研究 | 第22-27页 |
3.1 研究设计 | 第22-23页 |
3.1.1 方法选择 | 第22页 |
3.1.2 样本选择 | 第22-23页 |
3.1.3 数据采集 | 第23页 |
3.2 研究过程 | 第23-26页 |
3.2.1 开放编码 | 第23-24页 |
3.2.2 主轴编码 | 第24-25页 |
3.2.3 核心编码 | 第25-26页 |
3.3 研究结论 | 第2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基于数字足迹的旅游体验测量方法研究 | 第27-35页 |
4.1 数据选择 | 第27页 |
4.2 数据特征 | 第27-28页 |
4.3 算法设计 | 第28-30页 |
4.4 实证过程 | 第30-32页 |
4.4.1 样本选择与数据预处理 | 第30页 |
4.4.2 构建词典与评价指标体系 | 第30-31页 |
4.4.3 分句及数据转化 | 第31-32页 |
4.4.4 赋权重与分值 | 第32页 |
4.5 实验结果 | 第32-33页 |
4.6 效果评测 | 第3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五章 基于数字足迹的景区游客量预测方法 | 第35-43页 |
5.1 已有预测模型及其不足 | 第35-36页 |
5.1.1 黄先开模型 | 第35页 |
5.1.2 黄先开模型的不足 | 第35-36页 |
5.2 新预测模型的构建 | 第36-38页 |
5.2.1 节假日变量的定义 | 第36页 |
5.2.2 引入新变量的原因分析 | 第36-37页 |
5.2.3 新预测模型的构建 | 第37-38页 |
5.3 实证过程 | 第38-40页 |
5.3.1 数据来源及误差评价指标选择 | 第38页 |
5.3.2 平稳性检验与参数估计 | 第38-39页 |
5.3.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5.4 效果评测 | 第40-41页 |
5.4.4 预测结果 | 第40页 |
5.4.5 预测精度比较 | 第40-4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3-4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3-4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