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3-48页 |
1.1 引言 | 第23-25页 |
1.2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 第25-33页 |
1.2.1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25-26页 |
1.2.2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电解热力学 | 第26-28页 |
1.2.3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极化 | 第28-29页 |
1.2.4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的关键材料 | 第29-33页 |
1.3 陶瓷透氧膜 | 第33-36页 |
1.3.1 陶瓷透氧膜原理 | 第34-35页 |
1.3.2 陶瓷透氧膜材料 | 第35-36页 |
1.3.3 陶瓷透氧膜表面改性 | 第36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课题提出和研究内容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8页 |
第二章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新型Nb_2TiO_7阴极材料的研究 | 第48-63页 |
2.1 引言 | 第48-4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2.2.1 Nb_2TiO_7材料的制备和相结构、元素的表征 | 第49页 |
2.2.2 Nb_2TiO_7材料电学和电化学性能的表征 | 第49-50页 |
2.2.3 Nb_2TiO_7复合电极电解池水蒸气电解性能测试 | 第50-5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2.3.1 Nb_2TiO_7材料的物相及元素分析 | 第51-53页 |
2.3.2 Nb_2TiO_7材料电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 | 第53-55页 |
2.3.3 NTO-SDC/YSZ/LSM-SDC电解池水蒸气电解性能 | 第55-5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第三章 NbTi_(0.5)M_(0.5)O_4(M=Ni,Cu)电极材料的组成、微结构、电化学性能及水蒸气的电解研究 | 第63-84页 |
3.1 引言 | 第6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3-66页 |
3.2.1 NbTi_(0.5)M_(0.5)O_4(M=Ni,Cu)材料的制备 | 第63-64页 |
3.2.2 NbTi_(0.5)M_(0.5)O_4(M=Ni,Cu)材料的相结构、氧化还原循环性能及元素的表征 | 第64页 |
3.2.3 NbTi_(0.5)M_(0.5)O_4(M=Ni,Cu)材料电学和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64-65页 |
3.2.4 NbTi_(0.5)M_(0.5)O_4(M=Ni,Cu)-YSZ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测试 | 第65页 |
3.2.5 NbTi_(0.5)M_(0.5)O_4(M=Ni,Cu)复合电极电解池水蒸气电解性能测试 | 第65-6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6-80页 |
3.3.1 NbTi_(0.5)M_(0.5)O_4(M=Ni,Cu)材料的物相及元素分析 | 第66-70页 |
3.3.2 NbTi_(0.5)M_(0.5)O_4(M=Ni,Cu)材料电学性能 | 第70-72页 |
3.3.3 NbTi_(0.5)M_(0.5)O_4(M=Ni,Cu)-YSZ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 | 第72页 |
3.3.4 NbTi_(0.5)M_(0.5)O_4(M=Ni,Cu))材料电化学性能 | 第72-75页 |
3.3.5 NbTi_(0.5)M_(0.5)O_4(M=Ni,Cu)复合电极电解池电解水蒸气性能 | 第75-8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第四章 质子传导型电解池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和Ba_(0.5)Sr_(0.5)Co_(0.8)Fe_(0.2)O_(3-δ)阳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评价 | 第84-110页 |
4.1 引言 | 第84页 |
4.2 质子传导型电解池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阳极材料 | 第84-95页 |
4.2.1 实验部分 | 第85-87页 |
4.2.2 结果与讨论 | 第87-95页 |
4.3 Ba_(0.5)Sr_(0.5)Co_(0.8)Fe_(0.2)O_(3-δ)(BSCF)阳极材料研究 | 第95-105页 |
4.3.1 实验部分 | 第95-97页 |
4.3.2 结果与讨论 | 第97-10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0页 |
第五章 SOE La_(0.8)Sr_(0.2)MnO_3阳极Co_3O_4负载修饰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110-134页 |
5.1 引言 | 第110页 |
5.2 质子传导型电解池La_(0.8)Sr_(0.2)MnO_3阳极负载Co_3O_4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110-120页 |
5.2.1 实验部分 | 第110-112页 |
5.2.2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20页 |
5.3 氧离子传导型电解池La_(0.8)Sr_(0.2)MnO_3阳极负载Co_3O_4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120-129页 |
5.3.1 实验部分 | 第121-122页 |
5.3.2 结果与讨论 | 第122-12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4页 |
第六章 Co_3O_4修饰改性Ba_(0.5)Sr_(0.5)Co_(0.8)Fe_(0.2)O_(3-δ)透氧膜材料的研究 | 第134-146页 |
6.1 引言 | 第134-135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35-136页 |
6.2.1 Ba_(0.5)Sr_(0.5)Co_(0.8)Fe_(0.2)O_(3-δ)材料的制备和Co_3O_4纳米阵列的负载 | 第135页 |
6.2.2 Ba_(0.5)Sr_(0.5)Co_(0.8)Fe_(0.2)O_(3-δ)透氧膜负载Co_3O_4的透氧性能 | 第135-136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36-142页 |
6.3.1 样品相结构和表面形貌 | 第136-139页 |
6.3.2 Ba_(0.5)Sr_(0.5)Co_(0.8)Fe_(0.2)O_(3-δ)透氧膜负载Co_3O_4的透氧性能 | 第139-14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42-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46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未来工作展望 | 第146-149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46-147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47-148页 |
未来展望 | 第148-14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及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49-150页 |
1) 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49页 |
2)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9-150页 |
3) 申请的专利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