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5-31页 |
1.1 结构健康监测的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1.2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组成 | 第16-17页 |
1.3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1.3.1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 第17-18页 |
1.3.2 结构损伤检测的相关技术 | 第18-23页 |
1.4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结构检测现状 | 第23-25页 |
1.4.1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结构 | 第23-24页 |
1.4.2 目前固体火箭发动机健康检测常用的手段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内容、意义以及创新点 | 第25-31页 |
1.5.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25-27页 |
1.5.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论文结构 | 第27-29页 |
1.5.3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9-30页 |
1.5.4 论文创新点 | 第30-31页 |
第2章 聚合物光纤的简介及弯曲损耗单调性研究 | 第31-50页 |
2.1 聚合物光纤的简介 | 第31-37页 |
2.1.1 聚合物光纤的发展及国内外现状 | 第31-33页 |
2.1.2 聚合物光纤的种类 | 第33-35页 |
2.1.3 聚合物光纤的机械性能 | 第35-36页 |
2.1.4 不同聚合物光纤的传输损耗谱 | 第36-37页 |
2.2 聚合物光纤的弯曲损耗原理 | 第37-43页 |
2.2.1 光纤的弯曲损耗 | 第37-39页 |
2.2.2 聚合物光纤小半径弯曲时弯曲损耗模型的建立 | 第39-43页 |
2.3 聚合物光纤小半径弯曲时的弯曲损耗研究 | 第43-49页 |
2.3.1 聚合物光纤弯曲损耗的实验测试 | 第43-44页 |
2.3.2 小半径弯曲时WGM对弯曲损耗的影响 | 第44-46页 |
2.3.3 聚合物光纤小半径弯曲时的单调性研究 | 第46-4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3章 强度型聚合物光纤大应变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50-66页 |
3.1 聚合物光纤传感器 | 第50-54页 |
3.1.1 多模聚合物光纤传感器及其应用 | 第50-53页 |
3.1.2 单模聚合物光纤传感器及其应用 | 第53-54页 |
3.2 目前的应变测试技术及其应用 | 第54-57页 |
3.2.1 电阻应变片测量法 | 第54-55页 |
3.2.2 光纤Bragg光栅测量法 | 第55页 |
3.2.3 光弹性测试法 | 第55-56页 |
3.2.4 双目立体视觉测量应力应变法 | 第56-57页 |
3.3 聚合物光纤大应变传感器的设计 | 第57-62页 |
3.3.1 强度型聚合物光纤传感器的优点 | 第57-58页 |
3.3.2 论文使用的聚合物光纤参数 | 第58-59页 |
3.3.3 传感器结构设计 | 第59-62页 |
3.4 大应变传感器的性能研究 | 第62-65页 |
3.4.1 传感器应变范围分析 | 第62-63页 |
3.4.2 大应变传感器稳定性测试 | 第63-64页 |
3.4.3 大应变传感器重复性性测试 | 第64页 |
3.4.4 大应变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测试 | 第64-6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4章 超大应变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66-91页 |
4.1 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66-68页 |
4.1.1 温度对聚合物光纤损耗的影响 | 第66-68页 |
4.1.2 测试系统总体结构图 | 第68页 |
4.2 测试系统的光源设计 | 第68-71页 |
4.2.1 LED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68页 |
4.2.2 聚合物弯曲灵敏度与波长的关系 | 第68-70页 |
4.2.3 光源的稳定性与温度的关系 | 第70-71页 |
4.3 超大应变传感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71-82页 |
4.3.1 硬件的构成 | 第72页 |
4.3.2 微处理器ADu C832功能以及外围电路 | 第72-75页 |
4.3.3 电源系统设计 | 第75-76页 |
4.3.4 系统的时钟电路 | 第76-77页 |
4.3.5 键盘电路 | 第77页 |
4.3.6 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 第77-78页 |
4.3.7 串口电路的设计 | 第78-80页 |
4.3.8 液晶显示器的电路设计 | 第80页 |
4.3.9 PCB的制作 | 第80-82页 |
4.4 超大应变传感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82-87页 |
4.4.1 系统的初始化程序 | 第82-83页 |
4.4.2 键盘的扫描程序 | 第83-84页 |
4.4.3 光信号采集与处理程序 | 第84-86页 |
4.4.4 串口通信程序 | 第86-87页 |
4.5 基于LABVIEW的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 第87-90页 |
4.5.1 串口初始化程序框图 | 第87页 |
4.5.2 数据库建立程序框图 | 第87-88页 |
4.5.3 八通道字符串的读取与分离程序 | 第88-89页 |
4.5.4 数据显示和写入数据库程序 | 第89页 |
4.5.5 在线监测和数据存储系统的控制面板 | 第89-9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5章 超大应变传感实验与分析 | 第91-100页 |
5.1 大应变传感系统的定标实验 | 第91-93页 |
5.2 大应变传感系统的温度特性测试 | 第93页 |
5.3 大应变传感系统的误差分析 | 第93-94页 |
5.4 假药试件的结构 | 第94-95页 |
5.5 假药试件的拉伸破坏测试与分析 | 第95-96页 |
5.6 测试系统对假药试件的应变监测 | 第96-97页 |
5.7 测试系统对假药试件破坏拉伸过程的监测 | 第97-99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6页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