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可充电无线传感器网络能耗模型及充电策略研究

致谢第9-10页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27页
    1.1 课题背景第21-23页
        1.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概述第21-22页
        1.1.2 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概述第22-23页
    1.2 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第23-25页
        1.2.1 课题研究内容及目的第23-24页
        1.2.2 课题的意义第24-25页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第25-27页
        1.3.1 论文结构内在联系第25页
        1.3.2 论文内容概述第25-27页
第二章 WSN能耗问题研究现状第27-43页
    2.1 WSN能耗研究概述第27-28页
    2.2 数据精简第28-32页
        2.2.1 数据采样方式第28-30页
        2.2.2 数据预测第30-32页
        2.2.3 数据压缩和聚合第32页
    2.3 精简协议开销第32-34页
        2.3.1 自适应传输周期第32-33页
        2.3.2 跨层协议优化第33页
        2.3.3 优化泛洪技术第33-34页
    2.4 能量敏感型路由第34-39页
        2.4.1 基于网络结构的数据路由协议第34-37页
        2.4.2 基于通信模型的数据路由协议第37-38页
        2.4.3 基于网络拓扑的数据路由协议第38页
        2.4.4 基于可靠通信的数据路由协议第38-39页
    2.5 任务循环机制第39-42页
        2.5.1 休眠/唤醒机制第39-40页
        2.5.2 轻量级任务循环MAC协议第40-42页
    2.6 基于移动性的节能机制第42页
        2.6.1 基于汇聚节点移动性的方案第42页
        2.6.2 基于中继节点移动性的方案第42页
    2.7 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优化理论概述第43-59页
    3.1 数学预备第43-49页
        3.1.1 仿射集、凸集和锥第43-44页
        3.1.2 超平面和半空间第44-45页
        3.1.3 集合凸性的保持第45页
        3.1.4 广义不等式第45-46页
        3.1.5 集合中最小元素和极小元素的概念第46-47页
        3.1.6 分割和支撑超平面第47页
        3.1.7 凸函数第47-48页
        3.1.8 共轭函数第48-49页
    3.2 离散minimax问题第49-54页
        3.2.1 离散minimax问题的定义第49-52页
        3.2.2 带有约束条件的minimax问题第52-54页
    3.3 连续minimax问题第54-55页
        3.3.1 连续minimax问题描述第54页
        3.3.2 连续minimax问题的必要条件第54-55页
    3.4 凸优化问题,拉格朗日对偶性及KKT准则第55-58页
        3.4.1 凸优化问题形式及与minimax问题的关系第55页
        3.4.2 拉格朗日对偶性第55-57页
        3.4.3 Slater条件和KKT准则第57-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连续可充电WSN动态模型研究第59-76页
    4.1 可充电WSN结构及工作情景第59-60页
    4.2 可充电WSN模型及优化问题的建立第60-70页
        4.2.1 无线传感器节点工作的模型第60-61页
        4.2.2 无线能量补给设备工作的模型第61页
        4.2.3 充电周期与可充电WSN优化问题的确立第61-70页
    4.3 可充电WSN中的“瓶颈”节点及其存在性定理第70-75页
    4.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离散N+1阶段可充电WSN动态模型及仿真实验第76-112页
    5.1 可充电WSN优化问题OPT-2的线性化(Ⅰ):单一状态第76-88页
        5.1.1 可充电WSN单一状态模型第76-79页
        5.1.2 单一状态可充电WSN的普通能量补给模式和完全能量补给模式第79-81页
        5.1.3 单一状态可充电WSN中无线能量补给设备的最佳遍历路径第81-84页
        5.1.4 单一状态可充电WSN优化问题OPT-5的线性化第84-88页
    5.2 可充电WSN优化问题OPT-2的线性化(Ⅱ):(N+1)状态第88-98页
        5.2.1 可充电WSN的工作状态分析第88页
        5.2.2 可充电WSN的离散N+1状态模型及优化问题OPT-9第88-93页
        5.2.3 离散N+1状态可充电WSN中无线能量补给设备的最佳遍历路径第93-95页
        5.2.4 优化问题OPT-11的线性化第95-97页
        5.2.5 初始能量补给阶段第97-98页
    5.3 仿真实验与数据分析第98-111页
        5.3.1 本节内容概要第98页
        5.3.2 仿真参数第98-99页
        5.3.3 仿真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第99-111页
    5.4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六章 变拓扑可充电WSN动态模型及仿真实验第112-134页
    6.1 可充电WSN的动态拓扑工作方式第112-115页
        6.1.1 WSN中的几种典型拓扑结构第112-114页
        6.1.2 可充电WSN动态拓扑工作机理第114-115页
    6.2 可充电WSN的动态拓扑工作方式建模和优化问题第115-125页
        6.2.1 建模与优化问题OPT-13第115-118页
        6.2.2 模型分析第118-121页
        6.2.3 OPT-14的线性化第121-125页
        6.2.4 初始能量补给阶段分析第125页
    6.3 仿真实验和数据分析第125-133页
        6.3.1 仿真实验参数第126页
        6.3.2 仿真结果及数据分析第126-133页
    6.4 本章小结第133-134页
第七章 多基站可充电WSN动态模型与仿真实验第134-148页
    7.1 多基站可充电WSN工作情景及动态模型的初步建立第134-138页
        7.1.1 多基站可充电WSN工作情景及相关参数第134-135页
        7.1.2 动态多基站可充电WSN的跨层优化问题第135-138页
    7.2 跨层优化问题的线性化第138-142页
        7.2.1 优化问题OPT-20第138-140页
        7.2.2 优化问题OPT-20的线性化第140-141页
        7.2.3 初始能量补给阶段第141-142页
    7.3 仿真与数据分析第142-147页
    7.4 本章小结第147-148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48-153页
    8.1 课题研究总结第148-149页
    8.2 课题的创新点第149-150页
    8.3 未来研究方向第150-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6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167-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云制造的产业园企业合作模式研究
下一篇:基于化学—生物指纹图谱技术的山东道地药材全蝎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