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之概述 | 第10-15页 |
第一节 概念与制度起源 | 第10-12页 |
一、定义 | 第10页 |
二、制度起源 | 第10-12页 |
第二节 性质 | 第12-15页 |
一、债权人代位权不是代理权 | 第12页 |
二、债权人代位权不是程序性权利 | 第12-13页 |
三、债权人代位权不是请求权 | 第13页 |
四、债权人代位权是管理权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域外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之比较研究 | 第15-23页 |
第一节 法国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 | 第15-16页 |
一、制度创设的背景 | 第15页 |
二、制度的适用规则 | 第15-16页 |
三、制度的特征 | 第16页 |
第二节 日本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 | 第16-19页 |
一、行使客体的规定具体细致 | 第17-18页 |
二、行使的效果归属因裁判而扩大 | 第18页 |
三、行使的方式灵活 | 第18页 |
四、行使的要件设置详尽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我国台湾地区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 | 第19-23页 |
一、行使的客体 | 第20页 |
二、行使的方式 | 第20-21页 |
三、行使效果的归属 | 第21页 |
四、行使的要件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之评析 | 第23-30页 |
第一节 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之特点 | 第23-26页 |
一、客体范围狭窄 | 第23-24页 |
二、构成要件规定严苛 | 第24-25页 |
三、行使方式单一 | 第25-26页 |
四、效力归属突破“入库规则” | 第26页 |
第二节 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规则设定之反思 | 第26-30页 |
一、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中的利益冲突 | 第26-27页 |
二、限制债权人代位权客体范围的合理性探究 | 第27-28页 |
三、“入库规则”与“直接受偿规则”的价值取舍 | 第28-29页 |
四、灵活代位权行使方式的摸索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之现实需求与初探 | 第30-42页 |
第一节 商品房抵押预告登记制度引入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之可行性 | 第30-34页 |
一、案情介绍 | 第30页 |
二、裁判结果 | 第30-31页 |
三、引入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之可行性分析 | 第31-34页 |
第二节 代位析产制度创设之合理性 | 第34-3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34-36页 |
二、代位析产的性质 | 第36-37页 |
三、代位析产的行使条件 | 第37-38页 |
四、代位析产对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之补充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中适用债权人代位权之依据评析 | 第39-42页 |
一、案例呈现 | 第39页 |
二、价值评析 | 第39-41页 |
三、行使方式的限制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