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1.1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第2章 声音商标的基础理论 | 第14-21页 |
| 2.1 声音商标及其特征 | 第14-17页 |
| 2.2 声音商标的类型 | 第17-19页 |
| 2.3 声音商标注册制度的一般分析 | 第19-21页 |
| 2.3.1 声音商标注册制度的界定 | 第19-20页 |
| 2.3.2 声音商标的注册程序 | 第20-21页 |
| 第3章 声音商标的注册制度比较研究 | 第21-26页 |
| 3.1 国际公约 | 第21页 |
| 3.2 美国 | 第21-23页 |
| 3.3 欧盟国家 | 第23-24页 |
| 3.4 澳大利亚 | 第24页 |
| 3.5 台湾和香港地区 | 第24-26页 |
| 第4章 我国声音商标注册制度的缺失分析 | 第26-34页 |
| 4.1 声音商标注册制度的法律规制 | 第26-27页 |
| 4.2 声音商标注册的审查标准 | 第27-31页 |
| 4.2.1 形式审查标准 | 第27-28页 |
| 4.2.2 实质审查标准 | 第28-31页 |
| 4.3. 声音商标注册制度的缺陷 | 第31-34页 |
| 4.3.1 缺乏非音乐声音商标的图样表达 | 第31-32页 |
| 4.3.2 未明确声音申请注册之前的使用时间 | 第32-33页 |
| 4.3.3 未禁止功能性声音商标注册 | 第33-34页 |
| 第5章 我国声音商标注册制度的完善 | 第34-39页 |
| 5.1 声音商标注册制度完善的原则 | 第34-36页 |
| 5.1.1 公共利益保护原则 | 第34页 |
| 5.1.2 显著性原则 | 第34-35页 |
| 5.1.3 确定性原则 | 第35-36页 |
| 5.2 声音商标法律保护完善的措施 | 第36-39页 |
| 5.2.1 增加声谱图作为非音乐声音商标的表达方式 | 第36页 |
| 5.2.2 明确声音商标申请注册前的最短使用时间 | 第36-37页 |
| 5.2.3 增加禁止功能性声音注册条款 | 第37-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44-45页 |
| 附录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