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概述 | 第11页 |
1.2 柴油喷雾研究的意义 | 第11-14页 |
1.3 柴油机燃油喷雾特性研究 | 第14-18页 |
1.3.1 初次喷雾雾化、破碎机理 | 第14-15页 |
1.3.2 二次喷雾雾化、破碎机理 | 第15-16页 |
1.3.3 喷雾特性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内燃机代用燃料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8-21页 |
1.4.1 醇类燃料 | 第19-20页 |
1.4.2 二甲醚(DME)燃料 | 第20页 |
1.4.3 酯类等生物柴油 | 第20-21页 |
1.5 松油/柴油混合燃料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21-23页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多功能定容弹实验台架的搭建 | 第25-48页 |
2.1 定容弹的基本部分 | 第25-28页 |
2.1.1 定容弹体部分 | 第25-27页 |
2.1.2 定容弹体缸盖的设计 | 第27-28页 |
2.1.3 定容弹螺栓强度校核 | 第28页 |
2.2 进排气系统的设计 | 第28-31页 |
2.3 高压共轨喷油系统及喷油器的选择 | 第31-35页 |
2.4 高速相机图像采集部分 | 第35-38页 |
2.5 进气加热及定容弹预热部分 | 第38-40页 |
2.6 压力、温度采集部分 | 第40-44页 |
2.6.1 压力采集部分 | 第40-43页 |
2.6.2 温度采集部分 | 第43-44页 |
2.7 高压点火部分 | 第44-45页 |
2.8 容弹的密封 | 第45-46页 |
2.9 定容弹的实验方案 | 第46-47页 |
2.10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 第48-60页 |
3.1 喷雾图像的获取 | 第48-50页 |
3.2 图像的增强处理 | 第50-51页 |
3.2.1 灰度直方图变换 | 第50页 |
3.2.2 基于背景的图像处理 | 第50-51页 |
3.3 图像阈值处理 | 第51-53页 |
3.4 图像的边缘检测 | 第53-54页 |
3.5 图像的形态学处理 | 第54-57页 |
3.5.1 膨胀和腐蚀 | 第54-56页 |
3.5.2 开运算和闭运算 | 第56-57页 |
3.6 喷雾参数的测量 | 第57-5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柴油-松油混合燃料喷雾特性研究 | 第60-96页 |
4.1 不同配比燃油的制取 | 第60-61页 |
4.2 喷雾图片的宏观分析 | 第61-69页 |
4.3 不同因素对柴油-松油混合燃料喷雾特性的影响 | 第69-95页 |
4.3.1 喷油压力的影响 | 第69-80页 |
4.3.2 燃油配比的影响 | 第80-87页 |
4.3.3 喷油器孔径的影响 | 第87-9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第96-98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96-97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