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13页 |
1.1.1 能源危机 | 第11-12页 |
1.1.2 环境污染 | 第12-13页 |
1.2 汽车的排放法规 | 第13-14页 |
1.3 柴油机排放的控制技术 | 第14-15页 |
1.4 柴油机新型燃烧模式的提出 | 第15-17页 |
1.5 松油性质及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6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工作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试验装置及研究方法 | 第21-31页 |
2.1 试验装置 | 第21-27页 |
2.1.1 试验发动机 | 第22-23页 |
2.1.2 试验主要设备仪器 | 第23页 |
2.1.3 电控标定系统 | 第23-24页 |
2.1.4 燃烧分析仪器 | 第24-25页 |
2.1.5 排气测量仪器 | 第25-2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2.2.1 EGR的实现与控制方法 | 第27-28页 |
2.2.2 实验不确定分析 | 第28页 |
2.2.3 燃烧参数的定义 | 第28-29页 |
2.2.4 试验燃料 | 第29-30页 |
2.2.5 试验方法 | 第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负荷特性和EGR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燃烧与排放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31-51页 |
3.1 负荷特性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燃烧与排放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31-38页 |
3.1.1 负荷特性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燃烧性能的影响 | 第31-35页 |
3.1.2 负荷特性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排放性能的影响 | 第35-38页 |
3.2 EGR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38-49页 |
3.2.1 EGR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燃烧性能的影响 | 第38-42页 |
3.2.2 EGR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排放性能的影响 | 第42-45页 |
3.2.3 EGR对松油-柴油排放颗粒物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45-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主喷正时和喷油压力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低温燃烧与排放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51-68页 |
4.1 主喷正时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低温燃烧与排放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51-57页 |
4.1.1 主喷正时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燃烧性能的影响 | 第51-55页 |
4.1.2 主喷正时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排放性能的影响 | 第55-57页 |
4.2 喷油压力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低温燃烧与排放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57-66页 |
4.2.1 喷油压力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燃烧性能的影响 | 第58-61页 |
4.2.2 喷油压力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排放性能的影响 | 第61-62页 |
4.2.3 喷油压力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颗粒物排放的影响 | 第62-6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预喷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低温燃烧与排放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68-77页 |
5.1 预喷油量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低温燃烧与排放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68-73页 |
5.1.1 预喷油量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燃烧性能的影响 | 第68-72页 |
5.1.2 预喷油量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排放性能的影响 | 第72-73页 |
5.2 预喷正时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低温燃烧与排放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73-76页 |
5.2.1 预喷正时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燃烧性能的影响 | 第73-75页 |
5.2.2 预喷正时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排放性能的影响 | 第75-7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工作展望 | 第77-8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7-79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