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理论力学(一般力学)论文--动力学论文--多体系统动力学论文

新版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2-18页
    1.1 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 经典传递矩阵法第14-15页
    1.3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2 新版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基本思想和求解策略第18-29页
    2.1 元件状态矢量与传递方程第18-19页
    2.2 刚体传递方程和传递矩阵第19-21页
    2.3 柱铰传递方程和传递矩阵第21-23页
    2.4 链式多体系统总传递方程和总传递矩阵第23-24页
    2.5 链式多体系统Riccati传递矩阵法第24-27页
    2.6 新版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计算精度与求解速度第27-29页
3 刚体传递方程第29-43页
    3.1 坐标系与方向余弦矩阵第29-31页
        3.1.1 坐标系、坐标轴上的单位矢量和矢量基第29-30页
        3.1.2 不同坐标系矢量基之间的关系与方向余弦矩阵第30-31页
    3.2 刚体简单转动与方位角的选择第31-35页
        3.2.1 刚体简单转动第31-33页
        3.2.2 刚体简单转动方位角与刚体转动角速度第33-35页
    3.3 空间运动刚体传递方程和传递矩阵第35-38页
    3.4 平面运动刚体传递方程和传递矩阵第38-43页
4 铰传递方程第43-62页
    4.1 多铰子集状态矢量、传递方程与几何方程第43-44页
    4.2 空间运动球铰组成的多铰子集第44-47页
        4.2.1 空间运动球铰组成的多铰子集传递方程第44-46页
        4.2.2 空间运动球铰组成的多铰子集几何方程第46-47页
    4.3 空间运动柱铰组成的多铰子集第47-52页
        4.3.1 空间运动柱铰组成的多铰子集传递方程第47-50页
        4.3.2 空间运动柱铰组成的多铰子集几何方程第50-52页
    4.4 空间运动滑移铰组成的多铰子集第52-57页
        4.4.1 空间运动滑移铰组成的多铰子集传递方程第52-55页
        4.4.2 空间运动滑移铰组成的多铰子集几何方程第55-57页
    4.5 空间运动弹性铰受力分析第57-58页
        4.5.1 弹性铰及其坐标系第57-58页
        4.5.2 弹性铰受力分析第58页
    4.6 平面运动柱铰组成的多铰子集第58-62页
        4.6.1 平面运动柱铰组成的多铰子集传递方程第58-60页
        4.6.2 平面运动柱铰组成的多铰子集几何方程第60-62页
5 大运动小变形柔性体传递方程第62-76页
    5.1 大运动小变形柔性体模态综合第62-64页
        5.1.1 直观法求假设模态振型第63页
        5.1.2 改进的Craig-Bampton模态综合法第63-64页
    5.2 大运动小变形柔性体状态矢量与传递方程第64-65页
    5.3 空间运动一般柔性体动力学方程和传递方程第65-70页
        5.3.1 柔性体及其坐标系定义第65-66页
        5.3.2 柔性体运动学方程第66页
        5.3.3 柔性体动力学方程第66-69页
        5.3.4 柔性体传递方程第69-70页
    5.4 平面运动一般柔性体动力学方程和传递方程第70-76页
        5.4.1 柔性体及其坐标系定义第70-71页
        5.4.2 柔性体运动学方程第71-72页
        5.4.3 柔性体动力学方程第72-74页
        5.4.4 柔性体传递方程第74-76页
6 计及轴向缩短效应的柔性梁传递方程第76-92页
    6.1 计及轴向缩短效应的空间运动直梁动力学方程和传递方程第76-83页
        6.1.1 直梁和坐标系定义第76-77页
        6.1.2 直梁运动学方程第77-78页
        6.1.3 直梁动力学方程第78-82页
        6.1.4 直梁传递方程第82-83页
    6.2 计及轴向缩短效应的空间运动曲梁动力学方程和传递方程第83-92页
        6.2.1 曲梁和坐标系定义第83-84页
        6.2.2 曲梁运动学方程第84-87页
        6.2.3 曲梁动力学方程第87-90页
        6.2.4 曲梁传递方程第90-92页
7 带有应力刚化矩阵的柔性梁传递方程第92-126页
    7.1 平面运动曲梁旋转软化与应力刚化效应第92-100页
        7.1.1 曲梁模型与单元形函数第93-94页
        7.1.2 曲梁变形势能与动能第94-97页
        7.1.3 曲梁动力学方程第97页
        7.1.4 曲梁预应力和特征值分析第97-100页
    7.2 带有应力刚化矩阵的空间运动曲梁有限元模型第100-112页
        7.2.1 曲梁模型与单元形函数第100-102页
        7.2.2 曲梁变形势能与动能第102-105页
        7.2.3 曲梁动力学方程第105-108页
        7.2.4 曲梁动力学算例第108-112页
    7.3 空间运动曲梁有限元模型模态综合第112-119页
        7.3.1 空间运动曲梁有限元模型模态综合第112-118页
        7.3.2 空间运动曲梁有限元模型与模态综合法结果比较第118-119页
    7.4 带有应力刚化矩阵的空间运动梁传递方程第119-126页
        7.4.1 曲梁和坐标系定义第120页
        7.4.2 曲梁运动学方程第120-121页
        7.4.3 曲梁动力学方程第121-124页
        7.4.4 曲梁传递方程第124-126页
8 新版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算法与算例第126-144页
    8.1 树形多体系统拓扑描述第126-127页
    8.2 树形多体系统总传递方程推导第127-130页
        8.2.1 系统主传递方程第127-128页
        8.2.2 系统几何方程第128-129页
        8.2.3 系统总传递方程第129-130页
        8.2.4 系统总传递方程求解第130页
    8.3 树形多体系统Riccati传递矩阵法第130-133页
        8.3.1 多端输入单端输出体元件和多铰子集的合体第131-132页
        8.3.2 多端输入单端输出体元件和多铰子集的合体的Riccati变换第132-133页
    8.4 新版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数值计算流程第133-134页
    8.5 数值算例第134-144页
        8.5.1 空间三摆动力学第135-136页
        8.5.2 三自由度机械臂动力学第136-137页
        8.5.3 高速旋转柔性曲梁动力学第137-139页
        8.5.4 大变形柔性直梁动力学第139-141页
        8.5.5 刚柔三摆动力学第141-142页
        8.5.6 树形多体系统动力学第142-144页
9 新版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在坦克车辆系统动力学中的应用第144-153页
    9.1 坦克车辆动力学模型与传递方程第144-151页
        9.1.1 履带子系统第144-148页
        9.1.2 车体子系统第148-149页
        9.1.3 履带板接触模型第149-150页
        9.1.4 坦克火炮稳定器控制第150-151页
    9.2 坦克车辆多体系统动力学计算结果第151-153页
10 结论与展望第153-154页
致谢第154-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63页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63-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索拉胶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及索拉胶寡糖制备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多体系统动力学微分—代数方程组的状态空间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