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驾驶与使用论文--汽车使用论文--燃料消耗与节油及燃料管理论文

基于城市道路汽车行驶工况的能量利用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5-25页
    1.1 引言第15页
    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第16-22页
        1.3.1 国外汽车行驶工况研究第16-18页
        1.3.2 国内汽车行驶工况研究第18-20页
        1.3.3 汽车行驶工况构建方法研究第20-21页
        1.3.4 汽车行驶工况能量利用研究第21-22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2-25页
        1.4.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4.2 研究方法第23页
        1.4.3 技术路线第23-25页
2 基于ECE工况的汽车运行能量利用评价及分析第25-45页
    2.1 汽车行驶和制动过程分析第25-31页
        2.1.1 汽车行驶动力学概述第25-27页
        2.1.2 汽车制动过程分析第27-31页
    2.2 能量利用评价指标及其定义第31-34页
        2.2.1 滑行工况过程第31页
        2.2.2 能耗量第31页
        2.2.3 能量状态第31页
        2.2.4 能量平衡分析第31-32页
        2.2.5 能量利用率及其定义第32-33页
        2.2.6 能量利用率评价第33-34页
    2.3 台架试验系统第34-36页
        2.3.1 汽车底盘测功机概述第34-35页
        2.3.2 AVL底盘测功机系统简介及其组成第35页
        2.3.3 AVL底盘测功机基本参数及测试精度第35-36页
        2.3.4 模拟阻力公式第36页
    2.4 ECE工况和ECE滑行工况检测试验及其结果分析第36-44页
        2.4.1 ECE工况的能量利用评价第36-41页
        2.4.2 ECE滑行工况油耗试验分析第41-42页
        2.4.3 ECE滑行工况的节能效果分析第42-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3 汽车行驶工况数据采集与短行程特征值第45-64页
    3.1 数据采集技术第45-47页
        3.1.1 概述第45页
        3.1.2 车载实时监测技术第45-47页
    3.2 数据采集方案第47-51页
        3.2.1 采集方法确定第47页
        3.2.2 试验路段选择第47-49页
        3.2.3 试验路段交通状况调查第49-50页
        3.2.4 驾驶要求和车型选择第50页
        3.2.5 试验时段选取第50页
        3.2.6 试验流程设计第50-51页
    3.3 数据采集与处理第51-54页
        3.3.1 采样频率第51页
        3.3.2 采集过程第51-52页
        3.3.3 原始数据处理第52-54页
    3.4 短行程划分及其特征值计算第54-63页
        3.4.1 短行程定义第54页
        3.4.2 短行程特征值及其计算方法第54-63页
    3.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4 汽车行驶工况的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第64-81页
    4.1 主成分分析法第64-71页
        4.1.1 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第64页
        4.1.2 主成分分析法的步骤第64-65页
        4.1.3 主成分分析结果第65-71页
    4.2 聚类分析第71-76页
        4.2.1 聚类分析的分类第71-72页
        4.2.2 快速聚类法的原理及步骤第72页
        4.2.3 聚类分析的结果第72-76页
    4.3 哈尔滨城市道路汽车行驶工况特点分析第76-80页
        4.3.1 不同季节城市道路综合行驶工况特征分析第76-78页
        4.3.2 不同季节不同道路行驶特征分析第78-80页
    4.4 本章小结第80-81页
5 哈尔滨城市道路汽车行驶工况的构建及其对比第81-110页
    5.1 汽车行驶工况的构建过程第81-87页
        5.1.1 构建方法第81-82页
        5.1.2 构建工况特征值的选择第82-87页
    5.2 夏季哈尔滨城市道路行驶工况构建第87-92页
        5.2.1 夏季快速路行驶工况构建第87-88页
        5.2.2 夏季主干路行驶工况构建第88-89页
        5.2.3 夏季次干路行驶工况构建第89-90页
        5.2.4 夏季支路行驶工况构建第90-91页
        5.2.5 夏季综合行驶工况构建第91-92页
    5.3 冬季哈尔滨城市道路行驶工况构建第92-97页
        5.3.1 冬季快速路行驶工况构建第92-93页
        5.3.2 冬季主干路行驶工况构建第93-94页
        5.3.3 冬季次干路行驶工况构建第94-95页
        5.3.4 冬季支路行驶工况构建第95-96页
        5.3.5 冬季综合行驶工况构建第96-97页
    5.4 基于速度-加速度联合分布分析第97-108页
        5.4.1 夏季行驶工况的速度-加速度联合分布分析第97-102页
        5.4.2 冬季行驶工况的速度-加速度联合分布第102-108页
    5.5 哈尔滨城市道路综合行驶工况的比较第108-109页
        5.5.1 与国内其他城市比较第108-109页
        5.5.2 与国外标准行驶工况比较第109页
    5.6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6 汽车行驶工况的模态化及能量利用评价第110-144页
    6.1 哈尔滨城市道路行驶工况的模态化第110-123页
        6.1.1 行驶工况的模态化构建思路第110页
        6.1.2 夏季城市道路行驶工况的模态化第110-117页
        6.1.3 冬季城市道路行驶工况的模态化第117-123页
    6.2 哈尔滨城市道路模态工况的能量利用评价第123-137页
        6.2.1 能量利用率评价方法第123页
        6.2.2 夏季城市道路模态工况的能量利用率第123-128页
        6.2.3 冬季城市道路模态工况的能量利用率第128-133页
        6.2.4 同一季节不同道路模态工况能量利用率对比第133-134页
        6.2.5 不同季节相同道路模态工况能量利用率对比第134-135页
        6.2.6 不同季节城市道路综合模态工况能量利用率对比第135页
        6.2.7 不同速度及加速度的制动行程能量利用率对比第135-137页
    6.3 哈尔滨城市道路综合模态工况与滑行工况油耗试验分析第137-140页
        6.3.1 夏季城市道路综合模态工况与滑行工况油耗试验分析第137-138页
        6.3.2 冬季城市道路综合模态工况与滑行工况油耗试验分析第138-140页
    6.4 哈尔滨城市道路综合滑行工况的节能效果分析第140-143页
        6.4.1 夏季城市道路综合滑行工况节能效果分析第140-141页
        6.4.2 冬季城市道路综合滑行工况节能效果分析第141-142页
        6.4.3 不同季节综合滑行工况与ECE滑行工况节能效果对比第142-143页
    6.5 本章小结第143-144页
结论第144-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3页
附录A第153-155页
附录B第155-158页
附录C第158-1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9-160页
致谢第160-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年参与研究
下一篇:西北太平洋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