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命哲学视角下道教养生的“学”与“术”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本文的缘起 | 第9-10页 |
二、相关研究成果回顾 | 第10-14页 |
三、概念释义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养生传统的形成 | 第16-25页 |
第一节 祭祀行为影响下的生命观念 | 第16-18页 |
一、自然崇拜 | 第16-17页 |
二、天命观念与统一国家的建立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思想领域的生命观念 | 第18-22页 |
一、儒家 | 第19-20页 |
二、道家 | 第20-22页 |
第三节 原始道教养生的新发展 | 第22-25页 |
一、方士们的寻仙问药活动 | 第22-23页 |
二、思想领域的神学化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道教养生之“学”的变迁 | 第25-37页 |
第一节 天人之际的自然养生之学 | 第25-29页 |
一、黄老道家的自然生命观 | 第25-28页 |
二、天人关系影响下的原始道教养生观 | 第28-29页 |
第二节 人与社会的自由养生之学 | 第29-34页 |
一、玄学影响下的道教养生思想 | 第29-31页 |
二、重玄学影响下的道教养生思想 | 第31-33页 |
三、矛盾的生命观 | 第33-34页 |
第三节 自我认同的内化养生之学 | 第34-37页 |
一、陈抟的内丹思想 | 第34-35页 |
二、性命双修 | 第35-37页 |
第三章 道教养生之“术”的内化 | 第37-46页 |
第一节 由寻仙问药到修炼服食的他人之术 | 第37-40页 |
一、道教成立之前养生术的发展 | 第37-39页 |
二、原始道教时期养生术的发展 | 第39-40页 |
第二节 自觉与养“身”之术 | 第40-42页 |
一、逍遥的人生态度 | 第41页 |
二、外丹术的身体关怀 | 第41-42页 |
第三节 “自我教化”的内养之术 | 第42-46页 |
一、内丹术的教化功能 | 第43-44页 |
二、内丹术的新发展——太极拳 | 第44-46页 |
第四章 道教养生的“学”与“术” | 第46-53页 |
第一节 “学”与“术”关系总括 | 第46-49页 |
一、“学”与“术”关系的确立 | 第46-47页 |
二、“学”与“术”关系的发展 | 第47-49页 |
第二节 “学”与“术”关系的引申 | 第49-53页 |
一、道教养生的未来 | 第49-50页 |
二、社会变迁与自我——吉登斯自我意识与自我认同 | 第50-53页 |
结论与创新 | 第53-55页 |
一、结论 | 第53-54页 |
二、创新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