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中药渣来源及处置技术 | 第11-15页 |
1.2.1 中药渣来源和危害 | 第11-12页 |
1.2.2 中药渣处置技术 | 第12-15页 |
1.3 抗生素菌渣来源及处置技术 | 第15-17页 |
1.3.1 抗生素菌渣来源与危害 | 第15页 |
1.3.2 抗生素菌渣处置技术 | 第15-17页 |
1.4 Cr(Ⅵ)废水来源与处置技术 | 第17-18页 |
1.4.1 Cr(Ⅵ)废水来源 | 第17-18页 |
1.4.2 Cr(Ⅵ)废水处置技术 | 第18页 |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8-21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1.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1页 |
2.1.2 实验药品 | 第21-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2.2.1 中药渣处理 | 第22页 |
2.2.2 头孢菌渣处理及衍生炭制备 | 第22-23页 |
2.2.3 中药渣吸附Cr(Ⅵ)方案 | 第23页 |
2.2.4 头孢菌渣吸附Cr(Ⅵ)方案 | 第23-24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24-29页 |
2.3.1 溶液的配制 | 第24-25页 |
2.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5-26页 |
2.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 | 第26页 |
2.3.4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6页 |
2.3.5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6-27页 |
2.3.6 热重分析 | 第27页 |
2.3.7 比表面积分析 | 第27页 |
2.3.8 Zeta分析 | 第27-29页 |
第3章 中药渣对水中Cr(Ⅵ)去除研究 | 第29-43页 |
3.1 吸附剂的特性 | 第29-38页 |
3.1.1 pH值对Cr(Ⅵ)去除效果影响 | 第34-36页 |
3.1.2 初始浓度对Cr(Ⅵ)去除效果影响 | 第36-37页 |
3.1.3 投加量对Cr(Ⅵ)去除效果影响 | 第37-38页 |
3.2 吸附模型 | 第38-39页 |
3.3 吸附拟合结果分析 | 第39页 |
3.4 CRR和CWR去除Cr(Ⅵ)的机理 | 第39-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头孢菌渣及衍生炭对水中Cr(Ⅵ)去除研究 | 第43-59页 |
4.1 吸附剂特性 | 第45-46页 |
4.2 pH值对Cr(Ⅵ)去除效果影响 | 第46-48页 |
4.3 投加量对Cr(Ⅵ)去除效果影响 | 第48-49页 |
4.4 Cr(Ⅵ)初始浓度对Cr(Ⅵ)去除效果影响 | 第49-51页 |
4.5 Cr(Ⅵ)吸附模型的特征 | 第51-52页 |
4.6 吸附机理 | 第52-5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页 |
5.2 创新点 | 第59-60页 |
5.3 建议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