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三、研究内容利目的 | 第16-18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二)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一、相关概念阐释 | 第20-21页 |
(一) 地质公园相关概念 | 第20页 |
(二) 旅游解说 | 第20-21页 |
(三) 服务质量 | 第21页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一) SERQUAL评价模型 | 第21-24页 |
(二) IPA模型(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面向游客的地质公园旅游解说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 第26-33页 |
一、地质公园旅游解说的相关阐述 | 第26-27页 |
(一) 地质公园旅游解说系统的构成 | 第26-27页 |
(二) 地质公园旅游解说较一般景区需注意的特别之处 | 第27页 |
二、地质公园旅游解说服务质量涵义释析 | 第27页 |
三、面向游客的地质公园旅游解说服务质量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的设计 | 第27-32页 |
(一) 面向游客的地质公园旅游解说服务质量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8-30页 |
(二) 面向游客的地质公园旅游解说服务质量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的初步确定 | 第30-32页 |
四、模型的构建 | 第32-33页 |
第四章 面向游客的地质公园旅游解说服务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 | 第33-59页 |
一、河南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概况 | 第33页 |
二、研究设计 | 第33-34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33-34页 |
(二) 研究假设 | 第34页 |
(三) 问卷设计 | 第34页 |
三、数据分析与模型验证 | 第34-52页 |
(一)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4-38页 |
(二)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38-39页 |
(三) 因子分析 | 第39-50页 |
(四) 相关分析 | 第50页 |
(五) 回归分析 | 第50-52页 |
四、模型应用性分析 | 第52-56页 |
(一) 期望服务质量和感知服务质量差异分析 | 第52-54页 |
(二) IPA分析 | 第54-56页 |
五、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解说服务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一) 评价模型的分析和验证 | 第56页 |
(二) 提高公园旅游解说服务质量的建议 | 第56-59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59-62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9-61页 |
(一) 构建了面向游客的地质公园旅游解说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 第59-60页 |
(二) 评价维度的重要性排序 | 第60页 |
(三) 对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解说服务质量测评 | 第60-61页 |
二、研究创新 | 第61页 |
三、研究不足 | 第61页 |
四、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注释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一:“面向游客的地质公园旅游解说服务质量评价的调研问卷”专家意见征询表 | 第66-70页 |
附录二:面向游客的地质公园旅游解说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 第70-72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