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9-12页 |
1.2.1 金属界面接触导热研究 | 第9-12页 |
1.2.2 非金属界面接触导热研究 | 第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第2章 真空深冷环境下玻璃钢与不锈钢接触导热实验装置介绍 | 第14-18页 |
2.1 引言 | 第14页 |
2.2 实验原理与装置 | 第14-16页 |
2.2.1 实验原理 | 第14页 |
2.2.2 实验装置 | 第14-16页 |
2.3 实验装置漏热分析 | 第16-18页 |
第3章 真空深冷环境下玻璃钢与不锈钢接触导热实验研究 | 第18-34页 |
3.1 试样准备与测试过程 | 第18-28页 |
3.1.1 试样的准备 | 第18-28页 |
3.1.2 实验测试过程 | 第28页 |
3.2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 第28-33页 |
3.2.1 接触压力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2 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29-32页 |
3.2.3 玻璃钢热端面温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 结论 | 第33-34页 |
第4章 真空深冷环境下玻璃钢与不锈钢接触导热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34-44页 |
4.1 引言 | 第34-35页 |
4.2 两固体接触传热的理论分析 | 第35-42页 |
4.2.1 受压表面多点接触导热方程 | 第35-36页 |
4.2.2 受压接触面接触点个数和平均尺寸的确定 | 第36-40页 |
4.2.3 两固体接触导热模型的理论表达式 | 第40-41页 |
4.2.4 两固体接触表面的变形 | 第41-42页 |
4.3 玻璃钢与不锈钢接触导热模型 | 第42-43页 |
4.4 结论 | 第43-44页 |
第5章 玻璃钢与不锈钢接触导热理论计算模型的工程应用 | 第44-54页 |
5.1 引言 | 第44页 |
5.2 56m~3LNG卧式低温容器漏热量测试 | 第44-46页 |
5.2.1 实验装置及步骤 | 第44-45页 |
5.2.2 实验测试结果及漏热量计算 | 第45-46页 |
5.3 56m~3高真空多层绝热卧式LNG储罐的有限元计算 | 第46-52页 |
5.3.1 几何与有限元模型 | 第46-49页 |
5.3.2 求解方法与计算结果 | 第49-52页 |
5.4 56m~3高真空多层绝热卧式LNG低温储罐绝热层及管路传热计算 | 第52页 |
5.5 结论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