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供应链金融内涵及运作模式研究 | 第13-15页 |
1.2.2 中国—东盟产业合作相关研究 | 第15页 |
1.2.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2.4 金融产品创新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18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2.1 供应链金融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2.1.1 供应链金融的内涵 | 第20页 |
2.1.2 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 | 第20-23页 |
2.2 国际金融合作理论 | 第23-25页 |
2.2.1 绝对优势理论 | 第23-24页 |
2.2.2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4-25页 |
2.3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理论 | 第25-26页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5页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26页 |
2.4 金融创新理论 | 第26页 |
2.5 相关理论对本文研究的指导意义 | 第26-28页 |
第3章 中国—东盟供应链金融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8-41页 |
3.1 中国及东盟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 第28-36页 |
3.1.1 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 第28-34页 |
3.1.2 东盟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 第34-36页 |
3.2 中国—东盟供应链金融合作现状 | 第36-41页 |
3.2.1 中国—东盟供应链金融合作现状 | 第36-39页 |
3.2.2 中国—东盟供应链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第4章 深化中国—东盟供应链金融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 第41-51页 |
4.1 深化中国—东盟供应链金融合作的机遇分析 | 第41-46页 |
4.1.1 政治方面 | 第41-42页 |
4.1.2 经济方面 | 第42-46页 |
4.2 深化中国—东盟供应链金融合作面临的挑战 | 第46-51页 |
4.2.1 政治方面 | 第46-48页 |
4.2.2 经济方面 | 第48-51页 |
第5章 中国—东盟供应链金融合作风险分析 | 第51-71页 |
5.1 中国—东盟供应链金融合作风险分析 | 第51-56页 |
5.1.1 供应链金融外部风险 | 第51-54页 |
5.1.2 供应链金融内部风险 | 第54-56页 |
5.2 中国—东盟供应链金融合作风险评估——以纺织行业核心企业信用风险为例 | 第56-71页 |
5.2.1 风险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57-58页 |
5.2.2 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8-59页 |
5.2.3 Logit风险评估模型介绍 | 第59-61页 |
5.2.4 实证分析 | 第61-71页 |
第6章 深化中国—东盟供应链金融合作的对策建议 | 第71-81页 |
6.1 中国—东盟供应链金融合作的方向 | 第71-72页 |
6.1.1 选择合适的国家开展跨国供应链金融合作 | 第71-72页 |
6.1.2 选择重点行业开展跨国供应链金融合作 | 第72页 |
6.2 中国—东盟供应链金融合作的路径选择 | 第72-77页 |
6.2.1 加强与政府的沟通联系 | 第73-74页 |
6.2.2 积极开展与东盟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 | 第74-75页 |
6.2.3 帮助成员企业提高经营效益 | 第75-77页 |
6.3 中国—东盟供应链金融合作的产品创新 | 第77-79页 |
6.3.1 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 | 第77-78页 |
6.3.2 银团+供应链金融 | 第78-79页 |
6.4 中国—东盟供应链金融合作的风险防范措施 | 第79-81页 |
6.4.1 完善客户评价体系 | 第79-80页 |
6.4.2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 第80-8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