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1 农村寄宿制高中生学习现状 | 第11-14页 |
1.1.1 农村寄宿制学校 | 第11-13页 |
1.1.2 农村寄宿制高中 | 第13-14页 |
1.1.3 农村寄宿制高中生的学习表现 | 第14页 |
1.2 学业自我效能感概述 | 第14-15页 |
1.2.1 自我效能感 | 第14-15页 |
1.2.2 自我效能感 | 第15页 |
1.3 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第15-18页 |
1.4 自我调控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第18-20页 |
1.4.1 自我调控概念 | 第18-19页 |
1.4.2 自我调控如何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 | 第19-20页 |
2 问题提出 | 第20-23页 |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20-21页 |
2.2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2.3 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2.3.1 理论意义 | 第21-22页 |
2.3.2 实践意义 | 第22-23页 |
3 实证研究 | 第23-34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3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3.3.1 研究对象及被试 | 第23-24页 |
3.3.2 研究工具 | 第24-25页 |
3.4 研究步骤 | 第25-26页 |
3.5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26页 |
3.6 研究结果 | 第26-34页 |
3.6.1 人口学变量对农村寄宿制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父母自主支持、教师自主支持和自我调控的影响 | 第26-31页 |
3.6.2 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 第31-32页 |
3.6.3 农村寄宿制高中生教师自主支持、家长自主支持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自我调控的中介模型建立 | 第32-33页 |
3.6.4 间接效应检验 | 第33-34页 |
4 综合讨论 | 第34-41页 |
4.1 农村寄宿制高中生基本状况综述分析 | 第34-35页 |
4.2 农村寄宿制高中生主要人口学变量与变量间关系分析 | 第35-38页 |
4.2.1 年级与各变量间关系分析 | 第35页 |
4.2.2 性别与各变量间关系分析 | 第35-36页 |
4.2.3 文理分科与各变量间关系分析 | 第36页 |
4.2.4 是否为班级干部与各变量间关系分析 | 第36页 |
4.2.5 是否为独生子女与各变量间关系分析 | 第36-37页 |
4.2.6 父母在家时间与各变量间关系分析 | 第37页 |
4.2.7 父母学历与各变量间关系分析 | 第37-38页 |
4.3 农村寄宿制高中生父母与教师自主支持、自我调控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各变量彼此间关系分析 | 第38-41页 |
4.3.1 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正相关 | 第38页 |
4.3.2 自我调控的中介作用 | 第38-39页 |
4.3.3 父母自主支持与教师自主支持的关系 | 第39-41页 |
5 教育建议 | 第41-47页 |
5.1 基于研究结果对于农村寄宿制高中的基本建议 | 第41-43页 |
5.1.1 加强高一学生的适应性教育,提升自我调控水平和学业自我效能感 | 第41页 |
5.1.2 重视女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同时给予男生更多的教师自主支持 | 第41页 |
5.1.3 重视理科生的人文学科教育,促进理科生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 | 第41-42页 |
5.1.4 加强对非班级干部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培养,并给予更多的父母支持 | 第42页 |
5.1.5 给予非独生子女学生更多的关注与鼓励,建立良好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 第42页 |
5.1.6 营造家长和学校老师联动的自主支持氛围,提高家长的学识与教育能力 | 第42-43页 |
5.1.7 父母和教师的自主支持不意味着完全放任自由,自我调控能力不可或缺 | 第43页 |
5.2 对于农村寄宿制高中的综合建议 | 第43-45页 |
5.2.1 教育参与者的观念可以适当调整 | 第43-44页 |
5.2.2 引导为主,资源整合 | 第44页 |
5.2.3 综合发展,勿厚此薄彼 | 第44-45页 |
5.3 本研究的不足 | 第45-47页 |
6 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