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气浮络合萃取在两性官能团化合物分离富集中的应用及分离机制初探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0页
   ·络合萃取技术第16-22页
     ·络合萃取的过程第16页
     ·络合萃取的分离对象特性第16-17页
     ·络合萃取的特点第17-18页
     ·萃取剂的选择第18-19页
     ·络合萃取的影响因素第19-20页
     ·络合萃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第20-22页
   ·溶剂浮选技术第22-26页
     ·溶剂浮选的装置第22-23页
     ·溶剂浮选技术的特点第23页
     ·溶剂浮选的机理第23-24页
     ·溶剂浮选主要影响因素第24-25页
     ·溶剂浮选技术的应用及进展第25-26页
   ·气浮络合萃取技术第26-28页
     ·气浮络合萃取的概念第27页
     ·气浮络合萃取的影响因素第27页
     ·气浮络合萃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第27-28页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8页
   ·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第28-30页
第二章 气浮络合萃取法分离富集L-色氨酸的研究第30-46页
   ·实验部分第31-34页
     ·仪器与试剂第31-33页
     ·实验方法第33-34页
       ·气浮络合萃取方法第33页
       ·反萃取方法第33-34页
       ·产物表征方法第34页
       ·HPLC分析条件第34页
       ·动力学实验方法第34页
       ·络合萃取方法第34页
   ·结果与讨论第34-44页
     ·气浮络合萃取条件优化第34-39页
       ·溶剂和初始pH对气浮络合萃取的影响第35-36页
       ·电解质对气浮络合萃取的影响第36-37页
       ·P204浓度对气浮络合萃取的影响第37-38页
       ·通气流速和通气时间对气浮络合萃取的影响第38-39页
     ·气浮络合萃取分离富集L-色氨酸的动力学研究第39-41页
     ·反萃取及产物表征第41-43页
       ·反萃取第41-42页
       ·产物表征第42-43页
     ·气浮络合萃取与络合萃取法的比较第43-44页
   ·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气浮络合萃取法分离富集对氨基苯甲酸的研究第46-59页
   ·实验部分第47-50页
     ·仪器与试剂第47-48页
     ·实验方法第48-50页
       ·实际水样的预处理方法第48-49页
       ·气浮络合萃取方法第49页
       ·反萃取方法第49页
       ·产物表征方法第49页
       ·HPLC分析条件第49页
       ·络合萃取方法第49-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58页
     ·气浮络合萃取条件优化第50-53页
       ·溶剂和初始pH对气浮络合萃取的影响第50-51页
       ·电解质对气浮络合萃取的影响第51-52页
       ·P204浓度对气浮络合萃取的影响第52页
       ·通气流速和通气时间对气浮络合萃取的影响第52-53页
     ·实际水样中目标物的分离富集及产物表征第53-57页
       ·气浮络合萃取分离富集实际水样中的对氨基苯甲酸第53页
       ·反萃取第53-54页
       ·产物表征第54-57页
     ·气浮络合萃取与络合萃取法的比较第57-58页
   ·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气浮络合萃取分离富集两性官能团化合物的机制初探第59-67页
   ·L-色氨酸气浮络合萃取的速控步骤第59-60页
   ·L-色氨酸与对氨基苯甲酸的气浮络合萃取机制第60-64页
     ·气浮络合萃取的传质方式第60页
     ·L-色氨酸与对氨基苯甲酸的气浮络合萃取机制第60-64页
   ·气浮络合萃取与络合萃取的本质区别第64-65页
   ·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结论第67-70页
   ·本课题所得结论第67-68页
     ·气浮络合萃取法分离富集L-色氨酸的研究第67页
     ·气浮络合萃取法分离富集对氨基苯甲酸的研究第67-68页
     ·气浮络合萃取分离富集两性官能团化合物的机制初探第68页
   ·本课题的难点第68-69页
   ·本课题的创新点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致谢第76-77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集及科研成果目录第77-78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78-79页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前处理及分析方法研究
下一篇:金纳米催化活性氧化学发光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