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金纳米催化化学发光 | 第15-25页 |
·前言 | 第15-16页 |
·金纳米催化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 第16-21页 |
·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 | 第16-17页 |
·鲁米诺-铁氰化物体系 | 第17-18页 |
·鲁米诺-高碘酸盐体系 | 第18-20页 |
·鲁米诺-硝酸银体系 | 第20页 |
·金纳米催化鲁米诺发光体系的应用 | 第20-21页 |
·金纳米催化过氧化草酸酯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 | 第21-22页 |
·过氧化合物体系 | 第22-23页 |
·本课题的提出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金纳米催化过氧亚硝酸与碳酸钠体系化学发光研究及其分析上的应用 | 第25-39页 |
·引言 | 第25-26页 |
·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金纳米的制备与修饰 | 第27页 |
·化学发光测定 | 第27-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8页 |
·表面活性剂FSN修饰的金纳米研究化学发光的优越性 | 第28-30页 |
·FSN修饰的金纳米溶液pH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30-32页 |
·FSN修饰的金纳米化学发光反应后性质的考察 | 第32-34页 |
·反应体系发光体的确认 | 第34-35页 |
·金纳米催化过氧亚硝酸-碳酸盐体系的发光机理 | 第35-36页 |
·分析应用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第三章 非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修饰的金纳米对Co~(2+)-H_2O_2-NaOH和Co(2+)-H_2O_2-NaHCO_3体系发光体的识别 | 第39-57页 |
·引言 | 第39-40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3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0页 |
·金纳米的制备与修饰 | 第40-41页 |
·化学发光测定 | 第41-42页 |
·实验条件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5页 |
·柠檬酸钠修饰的金纳米对两个发光体系无增敏作用 | 第43-44页 |
·FSN与金纳米间的相互作用 | 第44-45页 |
·FSN对H_2O_2-Co~(2+)-NaOH和H_2O_2-Co~(2+)-NaHCO_3化学发光体系的影响 | 第45-46页 |
·FSN修饰的金纳米(pH 10.2)的增敏作用 | 第46-49页 |
·金纳米粒径的不同对两个体系发光体的区分 | 第49-52页 |
·活性氧捕获剂的影响 | 第52-53页 |
·反应机理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第四章 Au(Ⅲ)-过氧碳酸盐发光体系检测双酚A | 第57-69页 |
·引言 | 第57-58页 |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58页 |
·化学发光程序 | 第58-59页 |
·样品处理 | 第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8页 |
·HCO_4~-的制备 | 第59-60页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60-62页 |
·精密度、检出限和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2-63页 |
·干扰研究 | 第63-64页 |
·实际样品的分析 | 第64-65页 |
·发光机理的研究 | 第65-66页 |
·反应机理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科研成果 | 第81-83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