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 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6-23页 |
·环境信息披露的内涵 | 第16-18页 |
·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18-19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21页 |
·非合作博弈理论 | 第21-23页 |
2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及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3-29页 |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 | 第23-27页 |
·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参差不齐 | 第23-25页 |
·环境信息披露的行业性质显著 | 第25页 |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载体呈现多样性 | 第25-27页 |
·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不完善 | 第27页 |
·缺少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第三方监督 | 第27页 |
·地方政府失职,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 | 第27-29页 |
3 基于壳牌案例的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监管不足的进一步分析 | 第29-33页 |
·壳牌在国内外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 | 第29-30页 |
·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监管的不足——双重标准及影响 | 第30-33页 |
4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效果分析 | 第33-39页 |
·数据和样本的选择 | 第33页 |
·研究假设 | 第33-34页 |
·指标设计 | 第34-36页 |
·环境信息披露的条目 | 第35页 |
·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计量 | 第35-36页 |
·环境信息披露监管效果的数据分析及检验结果 | 第36-38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6页 |
·沪市2008、2009年数据与2006、2007年数据的独立样本T检验 | 第36-37页 |
·深市沪市2008、2009年数据的独立样本T检验 | 第37页 |
·深市沪市2006、2007年数据的独立样本T检验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5 建议 | 第39-42页 |
·完善环境信息披露的法律规范 | 第39页 |
·坚持强制披露为主、自愿披露为辅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 第39-40页 |
·明确环境信息披露监管各方的职责 | 第40页 |
·加强环境信息披露的第三方审计 | 第40-41页 |
·加强地方政府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0页 |
附录1 | 第50-51页 |
附录2 | 第51-53页 |
附录3 | 第53-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