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转向系统论文

汽车自动转向机构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汽车电机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第9-15页
        1.2.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第10-11页
        1.2.2 线控转向系统第11-12页
        1.2.3 主动转向系统第12页
        1.2.4 自动转向系统第12-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
    1.5 本章小节第16-17页
第二章 自动转向机构的设计第17-27页
    2.1 自动转向传动机构方案选取第17-20页
        2.1.1 单行星轮式传动机构第17-18页
        2.1.2 双行星轮式传动机构第18-20页
    2.2 转向系统设计第20-25页
        2.2.1 共太阳轮双行星齿轮机构的选择第20-22页
        2.2.2 状态切换辅助机构的设计第22-24页
        2.2.3 转向执行电机的选型第24-25页
    2.3 本章小节第25-27页
第三章 自动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第27-39页
    3.1 自动转向系统的结构组成第27页
    3.2 自动转向系统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第27-29页
    3.3 自动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第29-32页
        3.3.1 转向执行电机组件模型第30-31页
        3.3.2 下转向轴组件模型第31页
        3.3.3 齿轮齿条组件模型第31-32页
    3.4 转向阻力矩模型第32-38页
        3.4.1 右前轮转向模型第32-35页
        3.4.2 汽车轮胎模型第35-36页
        3.4.3 整车模型第36-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自动转向系统控制策略分析第39-57页
    4.1 自动转向系与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关系第39-40页
    4.2 动力特性函数和前轮转角控制策略的研究第40-43页
        4.2.1 动力特性函数的研究第40-43页
        4.2.2 前轮转角控制策略的研究第43页
    4.3 自动转向系统控制策略设计第43-45页
        4.3.1 自动转向系统基本控制模式的选择条件第44-45页
    4.4 动力控制模式第45-54页
        4.4.1 转向执行电机控制策略研究第46页
        4.4.2 PID控制算法第46-49页
        4.4.3 模糊控制算法第49-50页
        4.4.4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第50-54页
    4.5 回正控制模式第54-55页
    4.6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自动转向系统仿真研究第57-67页
    5.1 自动转向系统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第57-62页
        5.1.1 自动转向系统及其子系统仿真模型第57-62页
    5.2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62-65页
        5.2.1 动力控制模式下前轮转角的跟随性第62-64页
        5.2.2 回正性能第64-65页
    5.3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6.1 全文总结第67页
    6.2 展望第67-69页
致谢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人体热舒适改善的室外绿化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FLUENT的汽车气动特性分析与减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