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绿化规划论文--绿化系统规划论文--城乡各类型绿化地规划论文

基于人体热舒适改善的室外绿化策略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10-23页
    1.1 课题来源第10页
    1.2 课题背景第10-13页
        1.2.1 全球气候变化第10-11页
        1.2.2 城镇化水平加快第11-12页
        1.2.3 城市物理环境恶化第12-13页
    1.3 研究目标第13-14页
    1.4 研究意义第14页
    1.5 相关概念第14-16页
        1.5.1 绿化策略第14-15页
        1.5.2 热舒适第15页
        1.5.3 热适应第15-16页
    1.6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6-20页
        1.6.1 国内情况第16-18页
        1.6.2 国外情况第18-20页
        1.6.3 研究现状小结第20页
    1.7 研究方法第20-22页
    1.8 研究框架第22-23页
第2章热舒适改善的相关理论研究第23-36页
    2.1 人体热舒适研究第23-25页
        2.1.1 人体热舒适的要求第23-24页
        2.1.2 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因素第24-25页
        2.1.3 小结第25页
    2.2 热适应理论研究第25-27页
        2.2.1 Brager与de Dear的热适应模型第26页
        2.2.2 Humphreys与Nicol的热适应模型第26页
        2.2.3 Fanger与Toftum的热适应模型第26页
        2.2.4 小结第26-27页
    2.3 热舒适评价指标研究第27-31页
        2.3.1 预测平均投票指数(PMV)第27-28页
        2.3.2 平均辐射温度( MRT)第28页
        2.3.3 湿黑球温度( WBGT)第28-30页
        2.3.4 通用热气候指标( UTCI)第30-31页
    2.4 城市绿地中热舒适研究第31-34页
        2.4.1 城市公园第31-32页
        2.4.2 居住区第32页
        2.4.3 建筑表面绿化第32-33页
        2.4.4 小结第33-34页
    2.5 室外环境中热环境改善方法研究第34-36页
        2.5.1 绿化率第34页
        2.5.2 叶面积指数第34-35页
        2.5.3 遮荫率第35页
        2.5.4 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建筑室外绿化环境实测与分析第36-51页
    3.1 室外绿化环境实测概况第36-37页
        3.1.1 实测目的第36页
        3.1.2 实测内容第36页
        3.1.3 实测地点第36-37页
    3.2 室外绿化环境实测技术路线第37-40页
        3.2.1 实测方法第37-38页
        3.2.2 实测原理第38页
        3.2.3 实测仪器介绍第38-40页
    3.3 不同类型绿地实测与分析第40-46页
        3.3.1 公园绿地第40-41页
        3.3.2 居住区绿地第41-43页
        3.3.3 校园绿地第43-45页
        3.3.4 综合比较第45-46页
    3.4 不同种类植物实测与分析第46-49页
        3.4.1 乔木第46-48页
        3.4.2 灌木第48页
        3.4.3 草本植物第48-49页
    3.5 本章结论第49-51页
第4章 绿化设计中的热舒适改善研究第51-63页
    4.1 区域绿化对热环境的影响第51-52页
        4.1.1 区域环境绿量第51页
        4.1.2 区域绿地分布及联系性第51-52页
    4.2 场地总体设计对热环境的影响第52-56页
        4.2.1 地形条件第52-54页
        4.2.2 气候条件第54-56页
    4.3 室外环境热适应过程对热舒适改善的影响第56-57页
        4.3.1 冷感觉适应下的空间环境第56页
        4.3.2 热感觉适应下的空间环境第56-57页
    4.4 绿色植物对热舒适改善的影响第57-59页
        4.4.1 植物种类选择第57-58页
        4.4.2 植物组合方式第58-59页
        4.4.3 生态种群第59页
    4.5 其他因素对热舒适改善的影响第59-62页
        4.5.1 下垫层第59-61页
        4.5.2 绿化维护第61-62页
    4.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基于人体热舒适改善的绿化策略第63-71页
    5.1 以区域热环境为主导绿色通道优化策略第63-64页
        5.1.1 总体设计原则第63页
        5.1.2 网络化设计原则第63-64页
    5.2 以气候效应为主导的绿化整体设计策略第64-66页
        5.2.1 风环境设计原则第64-65页
        5.2.2 湿热环境设计原则第65-66页
    5.3 以人体热适应主导的空间设计策略第66-68页
        5.3.1 界面原则第66-68页
        5.3.2 时间原则第68页
    5.4 以绿色植物为主导的热环境改善策略第68-70页
        5.4.1 生态性原则第68-69页
        5.4.2 艺术性原则第69页
        5.4.3 经济性原则第69-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主要结论第71-72页
    工作展望第72-73页
附录第73-78页
    附录 1 世界主要国家城镇化率分析第73页
    附录 2 ISO7243推荐WBGT阀值第73-74页
    附录 3 WBGT指标评价标准(GB17244-1998)第74页
    附录 4 北京夏季典型气象日气象参数第74-75页
    附录 5 紫竹院公园数据分析汇总第75页
    附录 6 北建大西城校区数据分析汇总第75-76页
    附录 7 北建大大兴校区数据分析汇总第76页
    附录 8 清华大学胜因院居住区数据分析汇总第76-77页
    附录 9 百万庄居住区数据分析汇总第77-78页
图片目录第78-79页
图表目录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中文专著第80-81页
    英文专著第81页
    学位论文第81页
    期刊杂志第81-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实体坛城建筑空间与装饰研究
下一篇:汽车自动转向机构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