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关于农业政策性金融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关于农业政策性金融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 第13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6-18页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页 |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第2章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基本理论 | 第18-25页 |
2.1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1 农业金融市场的低效率 | 第18-20页 |
2.1.2 农业金融的外部性 | 第20-21页 |
2.1.3 农业金融活动的高风险性 | 第21-23页 |
2.2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定位 | 第23-25页 |
2.2.1 弥补农业金融市场失灵 | 第23页 |
2.2.2 改善农业金融信用环境 | 第23-24页 |
2.2.3 逆向选择 | 第24-25页 |
第3章 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 | 第25-31页 |
3.1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 | 第25-26页 |
3.1.1 直接目标 | 第25页 |
3.1.2 间接目标 | 第25-26页 |
3.2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工具 | 第26-29页 |
3.2.1 农业政策性担保 | 第26-27页 |
3.2.2 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 | 第27-28页 |
3.2.3 农业贷款利息补贴 | 第28-29页 |
3.2.4 其他工具 | 第29页 |
3.3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运作原则 | 第29-31页 |
3.3.1 政策性原则 | 第29-30页 |
3.3.2 保本性原则 | 第30页 |
3.3.3 安全性原则 | 第30-31页 |
第4章 山东省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实证研究 | 第31-41页 |
4.1 山东省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 第31-34页 |
4.1.1 山东省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情况 | 第31-33页 |
4.1.2 山东省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 第33-34页 |
4.1.3 山东省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 | 第34页 |
4.2 实证检验 | 第34-40页 |
4.2.1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5-37页 |
4.2.2 模型构建及修正 | 第37-38页 |
4.2.3 回归结果 | 第38-39页 |
4.2.4 脉冲响应分析 | 第39-40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第5章 山东省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1-44页 |
5.1 农业政策性金融完善支农结构以促进产业发展 | 第41页 |
5.2 农业政策性金融强化引导商业性金融资金的杠杆作用 | 第41-42页 |
5.3 农业政策性金融拓展融资渠道并丰富经营形式 | 第42-43页 |
5.4 国家完善法律体系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