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民族史志论文

耿马摆夷土司及其与国家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导论第7-21页
    一、研究缘起与耿马摆夷地简介第7-9页
    二、与本文有关的说明及相关理论第9-11页
    三、相关研究综述第11-19页
    四、研究的方法和意义第19-21页
第一章 耿马摆夷源流与族群关系第21-40页
    第一节 耿马摆夷族群源流与历史记忆第21-26页
        一、汉文文献对耿马地区摆夷的记载第21-24页
        二、傣文文献中对耿马摆夷族源的追溯第24-25页
        三、祭祀呈现的历史第25-26页
    第二节 历史上耿马地区摆夷与其他族群关系第26-30页
        一、耿马地区族群概述第26-28页
        二、历史记忆中的族群关系第28-30页
    第三节 耿马、孟定摆夷土司关系第30-34页
        一、孟定摆夷土司的设立第30页
        二、“分”与“立”:相悖的历史记忆第30-32页
        三、耿马、孟定摆夷土司关系变化第32-34页
    第四节 “花马礼”的消失:耿马土司与缅甸关系的变化第34-38页
        一、耿马与缅甸间“花马礼”考证第34-35页
        二、耿马摆夷土司与缅甸关系变化第35-38页
    本章小结:耿马摆夷在族群互动中体现出的国家“想象”第38-40页
第二章 耿马摆夷土司的国家化进程第40-78页
    第一节 耿马摆夷土司设置及耿马地区开发第40-55页
        一、耿马土司设置始末第40-42页
        二、明清西南边疆开发背景述略第42-46页
        三、耿马地区的开发及与内地移民的交往第46-55页
    第二节 明清耿马摆夷土司与国家的互动第55-62页
        一、明清中缅纷争:耿马摆夷土司“国家化”的开端第56-59页
        二、内部争权与“红白旗”之乱:国家掌控的深入第59-62页
    第三节 近代耿马摆夷民族国家认同的确立第62-71页
        一、中英勘界:民族国家认同的清晰第63-65页
        二、抗英、抗日斗争:民族国家认同的强化第65-71页
    第四节 官家礼仪:历史上耿马土司认同的选择及强化第71-75页
        一、亲供册和家谱:“臣”“子”之成第71-73页
        二、日常礼仪:耿马土司认同的强化第73-75页
    本章小结:渐趋消弭的“边地”观念——双向认同的建立第75-78页
第三章 边缘的姿态:耿马摆夷社会与国家间的张力第78-94页
    第一节 耿马摆夷的文化内核:传统信仰与佛教的融合第78-82页
        一、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入第78-79页
        二、佛教思想的“内化”与社会功能探讨第79-82页
    第二节 秩序观念的树立与土司统治的结合第82-88页
        一、耿马佛教系统与土司政权组织结构第82-86页
        二、佛教与耿马社会的秩序观念第86-88页
    第三节 耿马摆夷土司认同的复杂性第88-92页
        一、土司与设治局之争第88-90页
        二、动荡时局中的周旋第90-92页
    本章小结:被土司统治捆绑的神圣与世俗——耿马摆夷社会特征探析第92-94页
结语第94-97页
附录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3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代治边策略研究--以朝贡制度为例
下一篇:论明朝儒学典籍在朝鲜王朝的传播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