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1.1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3 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1.4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1.5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 2 明朝的边疆民族格局及治边体系的建立 | 第14-20页 |
| 2.1 明朝的边疆民族格局 | 第14-15页 |
| 2.2 明朝治边体系的建立 | 第15-20页 |
| 3 明朝朝贡体系的建立 | 第20-38页 |
| 3.1 朝贡制度的沿革 | 第20-25页 |
| 3.2 明朝与疆域内各民族地区朝贡关系的建立和制度规定 | 第25-38页 |
| 3.2.1 北方蒙古的朝贡 | 第25-30页 |
| 3.2.2 西域的朝贡 | 第30-31页 |
| 3.2.3 藏区的朝贡 | 第31-36页 |
| 3.2.4 西南地区的朝贡 | 第36-38页 |
| 4 明朝版图内不同区域少数民族首领朝贡的差异 | 第38-54页 |
| 4.1 贡赐的差异 | 第38-43页 |
| 4.1.1 对藏区的优抚与对其他地区的严格要求 | 第38-40页 |
| 4.1.2 不同地区赏赐物品种类的差异 | 第40-42页 |
| 4.1.3 不同区域马值的差异 | 第42-43页 |
| 4.2 筵宴的差异 | 第43页 |
| 4.3 明朝使臣选派的差异 | 第43-45页 |
| 4.3.1 不同民族地区派遣使臣身份的差异 | 第44-45页 |
| 4.3.2 不同身份等级接送人员身份的差异 | 第45页 |
| 4.4 入贡违制处理的差异 | 第45-48页 |
| 4.4.1 贡期违制的处理差异 | 第45-47页 |
| 4.4.2 其他违制处理的差异 | 第47-48页 |
| 4.5 贸易的差异 | 第48-50页 |
| 4.6 同一民族不同区域的差异 | 第50-52页 |
| 小结 | 第52-54页 |
| 5 明朝地方朝贡与属国朝贡的差异 | 第54-62页 |
| 5.1 册封的差异 | 第54-55页 |
| 5.2 赏赐的差异 | 第55-62页 |
| 6 结语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