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肥料学论文--农家肥料论文--堆肥、沤肥论文

高效降解秸秆的短小芽孢杆菌GBSW19及甘露寡糖激发子的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上篇 文献综述第14-55页
    第一章 我国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秸秆还田应用前景第15-27页
        1 秸秆的成分第15-16页
            1.1 纤维素第15页
            1.2 半纤维素第15-16页
            1.3 木质素第16页
        2 秸秆利用的方式和应用现状第16-18页
            2.1 作为肥料资源第16-17页
            2.2 作为燃料资源第17页
            2.3 作为饲料资源第17页
            2.4 作为工业原料第17-18页
        3 秸秆还田第18-21页
            3.1 秸秆还田的方式第18页
            3.2 秸秆还田的优势第18-19页
            3.3 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第19-21页
        4 秸秆微生物降解第21-23页
            4.1 降解秸秆的微生物种类第21-22页
            4.2 微生物降解原理第22页
            4.3 微生物降解秸秆应用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27页
    第二章 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类研究进展第27-41页
        1 半纤维素酶第27-30页
            1.1 半纤维素降解第27-28页
            1.2 半纤维素酶的结构及功能第28-30页
            1.3 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BM)的结构及功能第30页
        2 纤维素酶第30-32页
            2.1 纤维素的降解第30-31页
            2.2 纤维素酶结构第31页
            2.3 纤维素酶水解机制第31-32页
        3 木质素降解酶第32-33页
            3.1 木质素降解酶种类第32-33页
            3.2 木质素降解机理第33页
        4 纤维小体第33-36页
            4.1 产纤维小体的微生物第33-34页
            4.2 纤维小体的结构第34页
            4.3 不同微生物产生的脚手架蛋白(scaffolding protein)第34-35页
            4.4 粘结-锚定的特异性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41页
    第三章 寡糖激发子的生物学功能第41-55页
        1 植物先天免疫第41-42页
        2 PAMPs第42-43页
        3 PRRs第43-44页
            3.1 包含LRR序列的PRRs识别氨基酸PAMPs第43-44页
            3.2 包含LysM域的PRRs识别寡糖PAMPs第44页
        4 寡糖激发子第44-49页
            4.1 寡糖的定义与分类第44页
            4.2 典型寡糖第44-45页
            4.3 寡糖的功能第45-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下篇 研究内容第55-139页
    第一章 降解作物秸秆的芽孢杆菌筛选第57-7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8-60页
            1.1 实验材料第58-59页
            1.2 实验方法第59-6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0-70页
            2.1 30株芽孢杆菌的平板初筛第60-62页
            2.2 芽孢杆菌的复筛第62-66页
            2.3 液态发酵下菌株对秸秆的降解效果第66-69页
            2.4 盆栽模拟实验第69-70页
        3 讨论第70-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第二章 短小芽孢杆菌GBSW19在水稻-小麦轮作田降解秸秆效果的初步评估第77-9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8-80页
            1.1 实验材料第78-79页
            1.2 实验方法第79-8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0-89页
            2.1 菌株GBSW19的发酵第80-81页
            2.2 水稻-小麦轮作地中作物秸秆的降解情况第81-83页
            2.3 土壤pH变化规律第83-84页
            2.4 土壤养分含量及变化规律第84-86页
            2.5 秸秆还田对轮作地中下茬作物生长的影响第86-89页
        3 讨论第89-92页
        参考文献第92-95页
    第三章 短小芽孢杆菌GBSW19纤维素酶类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甘露聚糖酶Bpman5的酶学特性第95-11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6-100页
            1.1 实验材料第96-98页
            1.2 实验方法第98-10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0-109页
            2.1 Bacillus pumilus GBSW19中纤维素酶类编码基因的预测和克隆第100-101页
            2.2 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蛋白表达第101-102页
            2.3 Bpman5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02-103页
            2.4 Bpman5蛋白纯化与定量第103-104页
            2.5 Bpman5甘露聚糖酶酶学基本特性研究第104-108页
            2.6 Bpman5水解多糖底物和甘露寡糖的产物分析第108-109页
        3 讨论第109-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5页
    第四章 应用Bpman5制备甘露寡糖(MOS)及MOS在水稻和烟草上的激发子活性第115-13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6-119页
            1.1 实验材料第116页
            1.2 实验方法第116-11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9-132页
            2.1 不含多糖的甘露寡糖制备第119-120页
            2.2 寡糖制备条件的优化第120-122页
            2.3 甘露寡糖引起水稻和烟草叶片HR第122-123页
            2.4 MOS诱导烟草叶片气孔关闭第123-124页
            2.5 MOS在水稻和烟草叶片引起H_2O_2的累积第124页
            2.6 MOS引发烟草保卫细胞Ca~(2+)内流第124-125页
            2.7 MOS引发烟草保卫细胞ROS和NO的累积第125-127页
            2.8 MOS引起烟草和水稻防卫相关基因上调表达第127-129页
            2.9 MOS诱导水稻和烟草抗性产生第129-130页
            2.10 MOS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第130-132页
        3 讨论第132-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39页
全文总结与创新点第139-141页
附录Ⅰ 菌株信息第141-143页
附录Ⅱ 常用培养基和试剂配方第143-145页
附录Ⅲ 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基因序列第145-151页
附录Ⅳ real-time PCR引物第151-153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53-155页
致谢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抗灰斑病主效QTL精细定位、基因预测及转录组分析
下一篇:近交作物限制性二阶段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和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