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学(农艺学)论文--作物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论文

近交作物限制性二阶段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和软件开发

摘要第9-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缩略语表第17-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42页
    1.1 近交作物的遗传特性第18页
    1.2 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第18-26页
        1.2.1 经典数量遗传发展第19-20页
        1.2.2 连锁定位方法与进展第20-24页
        1.2.3 关联定位方法基本原理第24-26页
    1.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研究进展第26-36页
        1.3.1 群体结构的矫正第26-31页
        1.3.2 多重测验问题第31-32页
        1.3.3 失踪的遗传率第32-33页
        1.3.4 稀有变异的检测第33-34页
        1.3.5 多位点遗传模型第34-35页
        1.3.6 育种应用中的问题第35-36页
    1.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进展第36-40页
        1.4.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第36-38页
        1.4.2 设计育种第38-39页
        1.4.3 育种模拟第39-40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40-42页
第二章 近交作物限制性二阶段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第42-62页
    2.1 数据与模拟方法第43-45页
        2.1.1 实际数据第43-44页
        2.1.2 连锁不平衡模拟第44页
        2.1.3 数量性状模拟第44-4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45-60页
        2.2.1 理论自然群体的连锁不平衡第45-50页
        2.2.2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群体的连锁不平衡第50-54页
        2.2.3 近交群体关联分析模型偏差的矫正第54-57页
        2.2.4 多位点模型限制性二阶段分析策略第57-59页
        2.2.5 近交作物限制性二阶段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的建立第59-60页
    2.3 讨论第60-62页
第三章 近交作物限制性二阶段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的育种应用第62-8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62-63页
        3.1.1 数据获取第62-63页
        3.1.2 预测模型第63页
        3.1.3 育种模拟第6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63-81页
        3.2.1 大豆百粒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63-72页
        3.2.2 大豆百粒重QTL-allele矩阵的建立第72-74页
        3.2.3 大豆百粒重改良的优选组合预测第74-81页
    3.3 讨论第81-84页
第四章 RTS-GWAS:近交作物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常规育种优化组合设计软件第84-94页
    4.1 方法简介第85-86页
    4.2 使用简介第86-92页
    4.3 结论第92-94页
第五章 全文讨论、结论及创新点第94-98页
    5.1 全文讨论第94-95页
        5.1.1 限制性二阶段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的合理性与效果第94-95页
        5.1.2 最优组合预测方法的精度与标记辅助后代选择第95页
    5.2 全文结论第95-96页
    5.3 创新点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6页
附录第106-120页
致谢第120-12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效降解秸秆的短小芽孢杆菌GBSW19及甘露寡糖激发子的研究
下一篇:合肥城市空间营造研究--源于庐文化的多文化之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