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论文--图书馆、档案馆论文

基于功能主义的高校图书馆改造探索研究--以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第12-13页
        1.2.1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12页
        1.2.2 论文研究的目的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5页
    1.4 研究框架第15-17页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及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动态第17-25页
    2.1 相关理论研究第17-18页
        2.1.1 功能主义的基本释义第17页
        2.1.2 功能主义在建筑学中的基本释义第17-18页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2页
        2.2.1 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第18-20页
        2.2.2 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第20-22页
    2.3 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第22-25页
        2.3.1 高校图书馆的内部结构的发展状况第22-23页
        2.3.2 高校图书馆的空间组织新趋势第23-25页
第3章 高校图书馆设计实例与分析研究第25-31页
    3.1 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图书馆第25-27页
    3.2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第27-28页
    3.3 德国新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图书馆第28-31页
第4章 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环境及功能改造设计方法第31-43页
    4.1 高校图书馆的设计原则第31-33页
        4.1.1 以人为本原则第31页
        4.1.2 功能完善原则第31页
        4.1.3 经济高效原则第31-32页
        4.1.4 环境协调原则第32页
        4.1.5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32-33页
        4.1.6 符合规范原则第33页
    4.2 高校图书馆空间环境改造功能需求第33-36页
        4.2.1 体块化空间需求第33-34页
        4.2.2 灵活内部空间需求第34页
        4.2.3 通透性与易辨识性需求第34页
        4.2.4 组合性空间需求第34-35页
        4.2.5 环境舒适性需求第35-36页
    4.3 人性化的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第36-37页
        4.3.1 室内空间的舒适性第36页
        4.3.2 室内空间的服务设施布置第36-37页
    4.4 高校图书馆功能改造设计方法第37-43页
        4.4.1 完善高校图书馆休闲功能第37-38页
        4.4.2 完善高校图书馆阅览功能第38-40页
        4.4.3 完善高校图书馆公共交往功能第40-43页
第5章 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改造设计第43-67页
    5.1 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现状分析第43-46页
        5.1.1 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概况第43-45页
        5.1.2 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现存问题第45-46页
    5.2 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内部交通改造方案第46-48页
        5.2.1 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大厅的交通功能改造第46-47页
        5.2.2 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走廊的处理第47页
        5.2.3 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统一职能的管理办公室第47页
        5.2.4 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统一借还书处第47-48页
    5.3 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休闲功能改造方案第48-49页
        5.3.1 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大厅沙发区的改造第48-49页
    5.4 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共享功能改造方案第49-50页
        5.4.1 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书吧水吧设计第49页
        5.4.2 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大厅综合区设计第49页
        5.4.3 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景观露台设计第49-50页
        5.4.4 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学术沙龙空间设计第50页
    5.5 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其它功能改造方案第50-6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7-71页
    6.1 研究结论第67-68页
    6.2 展望第68页
    6.3 本文研究的不足第68-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7页
图纸第77-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合雨水回收的居住区水体景观设计研究
下一篇:预混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爆震燃烧特性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