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导 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4页 |
1.4 主要贡献和不足 | 第14-16页 |
2.文献综述 | 第16-29页 |
2.1 网约车及网约车平台相关概念 | 第16-20页 |
2.1.1 传统观点对网约车的认识 | 第16页 |
2.1.2 新观点对网约车的认识 | 第16-17页 |
2.1.3 网约车平台的定义与架构 | 第17-18页 |
2.1.4 网约车平台企业的出行服务主要业务 | 第18-19页 |
2.1.5 活跃用户数量的衡量 | 第19-20页 |
2.2 相关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2.2.1 直接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2.2.2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1-23页 |
2.2.3 共享经济理论 | 第23-24页 |
2.2.4 虚拟企业与虚拟价值链理论 | 第24-25页 |
2.2.5 社交网络及病毒式营销理论 | 第25-26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26-29页 |
3.网约车平台可以确认为资产的原因分析 | 第29-39页 |
3.1 平台是网约车企业拥有和控制的必要资源 | 第29-33页 |
3.1.1 平台是减少交易成本的必备条件 | 第29-31页 |
3.1.2 平台是共享经济供需匹配的必要条件 | 第31-32页 |
3.1.3 平台是互联网经济社交性的必须载体 | 第32-33页 |
3.2 平台是企业过去交易事项形成 | 第33-35页 |
3.2.1 平台的技术搭建 | 第33-34页 |
3.2.2 平台的营销 | 第34-35页 |
3.3 平台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第35-37页 |
3.3.1 平台的盈利模式 | 第35-37页 |
3.3.2 平台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方式与传统制造型企业资产的区别 | 第37页 |
3.4 与平台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 第37-38页 |
3.5 平台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 第38-39页 |
4.网约车平台的资产计量分析 | 第39-49页 |
4.1 网约车平台企业核算现状 | 第39-41页 |
4.1.1 补贴支出核算现状 | 第39页 |
4.1.2 现有核算方式的问题 | 第39-41页 |
4.2 平台前期的巨额补贴是获得活跃用户次数的必要成本 | 第41-43页 |
4.2.1 补贴在价值链中的作用 | 第41-42页 |
4.2.2 虚拟企业角度 | 第42-43页 |
4.3 活跃用户次数是平台商业价值的直接有效衡量 | 第43-45页 |
4.4 平台营销补贴是获得活跃用户次数的成本 | 第45-46页 |
4.5 平台价值的计量方式 | 第46-49页 |
4.5.1 以补贴支出作为历史成本的计量方式 | 第46-47页 |
4.5.2 平台资产交易估值 | 第47页 |
4.5.3 平台资产后续计量 | 第47-49页 |
5.基于滴滴公司收购优步(中国)的案例分析 | 第49-62页 |
5.1 数据及其获得说明 | 第49-52页 |
5.1.1 月活跃用户次数的获得以及数据真实性验证 | 第49-50页 |
5.1.2 每单补贴数据的获得及可信度验证 | 第50-52页 |
5.2 数据描述统计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5.2.1 月活跃用户次数 | 第52-53页 |
5.2.2 各月平均每单补贴额 | 第53-54页 |
5.2.3 月活跃用户次数与每单平均补贴的关系 | 第54-56页 |
5.3 滴滴合并优步(中国)中看平台资产的计量 | 第56-62页 |
5.3.1 合并的基本情况 | 第57-58页 |
5.3.2 合并方式分析 | 第58页 |
5.3.3 以补贴支出作为历史成本的计量方式计量 | 第58-60页 |
5.3.4 平台资产交易估值 | 第60-62页 |
6.研究结论、不足与继续研究的方向 | 第62-6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2页 |
6.2 研究不足与继续研究的方向 | 第62-64页 |
6.2.1 月活跃用户次数的披露缺乏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发布平台与严格的监管 | 第62-63页 |
6.2.2 平台资本化后的所得税问题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