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5-25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5-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20-21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结构 | 第21-23页 |
1.4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2 京津冀区域环境风险分析 | 第25-47页 |
2.1 京津冀区域环境概况 | 第25-27页 |
2.1.1 北京市区域环境概况 | 第25-26页 |
2.1.2 天津市区域环境概况 | 第26-27页 |
2.1.3 河北省区域环境概况 | 第27页 |
2.2 京津冀环境事件统计分析 | 第27-29页 |
2.3 基于故障树事件原因分析 | 第29-45页 |
2.3.1 环境风险内涵界定及来源划分 | 第29-30页 |
2.3.2 空气污染事件分析 | 第30-37页 |
2.3.3 水环境污染事件分析 | 第37-42页 |
2.3.4 固废污染事件分析 | 第42-44页 |
2.3.5 噪音污染事件分析 | 第44-45页 |
2.4 京津冀环境风险影响因素汇总 | 第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3 京津冀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7-65页 |
3.1 评级指标体系构建流程 | 第47-48页 |
3.2 环境风险评价指标识别 | 第48-49页 |
3.3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49-59页 |
3.3.1 因子分析法原理概述 | 第50页 |
3.3.2 量表建立与测量分析 | 第50-52页 |
3.3.3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52-59页 |
3.4 环境风险特征分析 | 第59-63页 |
3.4.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特征分析 | 第59-62页 |
3.4.2 京津冀区域环境风险作用机理分析 | 第62-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4 京津冀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 | 第65-95页 |
4.1 京津冀区域环境剩余风险评价流程 | 第65-66页 |
4.2 京津冀区域环境剩余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66-81页 |
4.2.1 指标数据收集处理 | 第66-69页 |
4.2.2 最优加权组合权重赋值模型 | 第69-72页 |
4.2.3 指标权重计算 | 第72-81页 |
4.3 京津冀区域环境剩余风险评价 | 第81-90页 |
4.3.1 风险状态的划分 | 第81-84页 |
4.3.2 单个指标风险等级临界点确定方法 | 第84页 |
4.3.3 综合剩余风险指数临界值的确定方法 | 第84-85页 |
4.3.4 单个风险指标风险等级临界值计算 | 第85页 |
4.3.5 综合剩余风险指数及其分指数计算 | 第85-90页 |
4.4 环境剩余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 第90-93页 |
4.4.1 环境剩余风险总体分析 | 第90-91页 |
4.4.2 城市环境风险类型分布 | 第91-9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5 京津冀协同环保政策有效性评价 | 第95-107页 |
5.1 协同环保政策有效性评价的涵义 | 第95-96页 |
5.2 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96-97页 |
5.3 评价模型设计 | 第97-102页 |
5.3.1 构建防控机制有效性评价的HoQ | 第97页 |
5.3.2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97-98页 |
5.3.3 计算HoQ政策维度的模糊重要度 | 第98-100页 |
5.3.4 计算HoQ政策维度的权重 | 第100页 |
5.3.5 有效性评价 | 第100-102页 |
5.4 京津冀协同环保政策有效性实证分析 | 第102-106页 |
5.4.1 京津冀协同环保政策现状 | 第102-103页 |
5.4.2 京津冀协同环保政策有效性评价 | 第103-105页 |
5.4.3 京津冀协同环保政策有效性评价结果分析 | 第105-10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6 京津冀环境风险协同管控措施及管控平台框架设计 | 第107-123页 |
6.1 京津冀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 第107-113页 |
6.1.1 改善京津冀区域环境压力状况 | 第107-108页 |
6.1.2 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区域环境承载能力 | 第108-110页 |
6.1.3 完善京津冀区域环境风险防控机制 | 第110-113页 |
6.2 环境风险防控与管理制度框架设计 | 第113-114页 |
6.3 环境风险管控流程设计 | 第114-117页 |
6.3.1 环境风险管理总体流程 | 第114-115页 |
6.3.2 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流程 | 第115-116页 |
6.3.3 环境风险管控策略制定流程 | 第116页 |
6.3.4 环境风险管控监督流程 | 第116-117页 |
6.4 京津冀环境风险预警机制构建 | 第117-121页 |
6.4.1 京津冀区域环境风险预警机制 | 第117-118页 |
6.4.2 京津冀区域环境风险预警流程 | 第118-120页 |
6.4.3 京津冀区域环境风险预警模式 | 第120-12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23-127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23-124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24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24-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7页 |
致谢 | 第137-139页 |
作者简介 | 第13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9页 |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第139页 |
主要获奖 | 第139-141页 |
附录 | 第141-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