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8-20页 |
2.1 城镇化 | 第18页 |
2.2 新型城镇化 | 第18页 |
2.3 小城镇 | 第18-19页 |
2.4 发展模式 | 第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解读 | 第20-26页 |
3.1 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0-22页 |
3.1.1 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3.1.2 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 第21-22页 |
3.2 传统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内涵解读 | 第22-25页 |
3.2.1 传统城镇化内涵 | 第22页 |
3.2.2 新型城镇化内涵 | 第22-23页 |
3.2.3 传统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区别 | 第23-25页 |
3.3 新型城镇化对小城镇发展模式的指导意义 | 第2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国内外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 第26-32页 |
4.1 国内外学者对小城镇发展模式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6-27页 |
4.1.1 国内 | 第26页 |
4.1.2 国外 | 第26-27页 |
4.2 国内外学者对小城镇发展模式的研究 | 第27-30页 |
4.2.1 国内 | 第27-29页 |
4.2.2 国外 | 第29-3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5章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小城镇发展模式的选择 | 第32-48页 |
5.1 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32-35页 |
5.1.1 自然资源禀赋 | 第32页 |
5.1.2 经济与产业 | 第32-33页 |
5.1.3 城镇人口情况 | 第33页 |
5.1.4 区位及交通条件 | 第33-34页 |
5.1.5 历史与文化 | 第34页 |
5.1.6 利益相关者 | 第34-35页 |
5.2 整合影响因素挖掘发展潜能 | 第35-36页 |
5.2.1 基础因素 | 第35页 |
5.2.2 环境因素 | 第35-36页 |
5.2.3 关联因素 | 第36页 |
5.3 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 第36-38页 |
5.4 小城镇发展模式选择 | 第38-40页 |
5.5 小城镇发展模式类型 | 第40-46页 |
5.5.1 以自然资源禀赋为主导的小城镇发展类型 | 第40-41页 |
5.5.2 以经济与产业为主导的小城镇发展类型 | 第41-42页 |
5.5.3 以城镇人口情况为主导的小城镇发展类型 | 第42页 |
5.5.4 以区位及交通条件为主导的小城镇发展类型 | 第42-44页 |
5.5.5 以历史与文化为主导的小城镇发展类型 | 第44页 |
5.5.6 以利益相关者为主导的小城镇发展类型 | 第44-4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6章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蔡店街的发展模式选择 | 第48-76页 |
6.1 武汉市黄陂区蔡店街现状概况 | 第48-61页 |
6.1.1 自然资源禀赋 | 第48-52页 |
6.1.2 经济与产业 | 第52-54页 |
6.1.3 城镇人口情况 | 第54-56页 |
6.1.4 区位及交通条件 | 第56-57页 |
6.1.5 历史与文化 | 第57页 |
6.1.6 利益相关者 | 第57-61页 |
6.2 蔡店街发展模式选择 | 第61-66页 |
6.2.1 现状发展综合评价 | 第61-64页 |
6.2.2 蔡店街现状评估表建立 | 第64-65页 |
6.2.3 蔡店街发展模式的确定——新型旅游服务型小城镇 | 第65-66页 |
6.3 与传统城镇化视角下开发模式的对比 | 第66-67页 |
6.3.1 传统城镇化视角下蔡店街的发展模式简介 | 第66页 |
6.3.2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蔡店街开发模式的优化 | 第66-67页 |
6.4 蔡店街发展策略 | 第67-75页 |
6.4.1 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 第68-70页 |
6.4.2 农业发展策略 | 第70-71页 |
6.4.3 设施发展策略 | 第71-74页 |
6.4.4 生态优先发展战略 | 第74-75页 |
6.4.5 注重公众参与 | 第75页 |
6.4.6 政府引导,社会引资 | 第7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80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76-77页 |
7.2 创新点 | 第77页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