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四、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一、语篇衔接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二、语篇衔接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一、语篇衔接理论分析 | 第15-17页 |
(一)衔接的定义 | 第15页 |
(二)衔接的分类 | 第15-17页 |
二、阅读教学分析 | 第17-19页 |
(一)新课标对高中阅读教学的要求 | 第17页 |
(二)阅读教学的特点 | 第17-18页 |
(三)阅读教学模式及评价 | 第18-19页 |
三、语篇衔接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第19-22页 |
(一)衔接理论在阅读中的推测作用 | 第19-20页 |
(二)阅读中的词汇重复现象 | 第20-22页 |
第四章 语篇衔接理论有利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 | 第22-32页 |
一、实验假设 | 第22页 |
二、实验设计 | 第22-32页 |
(一)实验对象 | 第22页 |
(二)实验时间 | 第22-23页 |
(三)实验方法 | 第23页 |
(四)实验过程 | 第23-32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及问题 | 第32-44页 |
一、实验结果分析 | 第32-39页 |
二、衔接理论视角下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一)衔接理论的模糊性 | 第40页 |
(二)文章整体结构的不理解 | 第40-41页 |
(三)学生兴趣感的不浓厚 | 第41页 |
三、解决策略 | 第41-44页 |
(一)引入背景知识,加强对理论的理解 | 第41-42页 |
(二)侧重上下文衔接的讲解 | 第42页 |
(三)引进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 | 第42-44页 |
第六章 建议与反思 | 第44-46页 |
一、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44页 |
二、本论文的未来展望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