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空间仿壁虎机器人姿态调控与着陆碰撞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注释表第12-13页
缩略词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3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1页
        1.2.1 国外仿壁虎机器人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2 国内仿壁虎机器人研究现状第18-20页
        1.2.3 微重力模拟以及空间姿态调整方式简介第20-21页
        1.2.4 空间机器人着陆缓冲方式简介第21页
    1.3 课题的来源及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1-23页
        1.3.1 课题来源第21页
        1.3.2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1-23页
第二章 空间仿壁虎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第23-36页
    2.1 机器人结构设计第23-28页
        2.1.1 机器人腿部结构设计要求第23-24页
        2.1.2 关节驱动方法第24页
        2.1.3 空间仿壁虎机器人结构设计第24-28页
    2.2 运动学理论基础第28-30页
        2.2.1 足端位姿第28-30页
        2.2.2 坐标变换第30页
        2.2.3 运动学基本问题第30页
    2.3 空间仿壁虎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第30-35页
        2.3.1 机器人正向运动学分析第31-33页
        2.3.2 机器人逆向运动学分析第33-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空间仿壁虎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第36-50页
    3.1 仿生机器人控制系统概述第36-37页
        3.1.1 机器人控制系统架构第36页
        3.1.2 空间仿壁虎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要求第36-37页
    3.2 空间仿壁虎机器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第37-44页
        3.2.1 主控芯片概述第38-39页
        3.2.2 主控芯片最小系统电路图第39-40页
        3.2.3 电源供电部分电路图第40-41页
        3.2.4 通信部分电路图第41-42页
        3.2.5 舵机控制接口电路第42-43页
        3.2.6 控制系统电路板布局布线原则第43-44页
    3.3 空间仿壁虎机器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第44-49页
        3.3.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介绍第44-45页
        3.3.2 控制系统启动程序第45页
        3.3.3 驱动程序第45-48页
        3.3.4 uC/OS-Ⅲ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第48-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空间仿壁虎机器人的姿态调控第50-65页
    4.1 姿态传感器简介第50-54页
        4.1.1 姿态传感器的规格及性能指标第50-51页
        4.1.2 姿态传感器工作原理第51-52页
        4.1.3 姿态传感器通讯协议结构第52-54页
    4.2 其它模块简介第54-56页
        4.2.1 尾部电机驱动模快第54页
        4.2.2 测距传感器模快第54-56页
    4.3 空间仿壁虎机器人姿态调控数学模型第56-60页
        4.3.1 空间仿壁虎机器人姿态调控仿真第57-58页
        4.3.2 空间仿壁虎机器人转动惯量估算第58-59页
        4.3.3 空间仿壁虎机器人外界扰动量估算第59-60页
    4.4 空间仿壁虎机器人姿态调控策略第60-64页
        4.4.1 空间仿壁虎机器人姿态调整方法第60-61页
        4.4.2 空间仿壁虎机器人姿态调控算法第61页
        4.4.3 空间仿壁虎机器人姿态调控策略第61-63页
        4.4.4 空间仿壁虎机器人姿态调控实验第63-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空间仿壁虎机器人着陆碰撞初步研究第65-84页
    5.1 机器人足端结构设计第65-66页
    5.2 足端力采集系统软硬件设计第66-70页
        5.2.1 力信号提取第66页
        5.2.2 力信号放大以及采集第66-69页
        5.2.3 力采集系统供电电路第69页
        5.2.4 力采集系统软件设计第69-70页
    5.3 三维力传感器标定及应用第70-73页
        5.3.1 三维力传感器静态标定及解耦第70-72页
        5.3.2 三维力传感器的应用第72-73页
    5.4 粘附材料性能测试第73-78页
        5.4.1 宽度与法向粘附力的关系第73-74页
        5.4.2 宽度与切向粘附力的关系第74-75页
        5.4.3 粘附材料的粘附区域第75-76页
        5.4.4 基底材料厚度与各向异性力关系第76-77页
        5.4.5 粘附模型第77-78页
    5.5 机器人碰撞动力学分析第78-79页
    5.6 机器人碰撞实验第79-83页
    5.7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4-86页
    6.1 本文主要工作与结论第84-85页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85页
    6.3 未来工作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致谢第90-91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分解的多目标优化算法的研究
下一篇:四足机器人足端运动阻抗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