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融媒体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10-22页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价值第11-13页
        一、研究对象第11-12页
        二、研究价值第12-13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理论第13-15页
        一、研究方法第13-14页
        二、研究理论第14-15页
    第三节 论文框架、创新与不足第15-17页
        一、论文框架第15-16页
        二、论文创新点第16-17页
    第四节 文献综述第17-22页
        一、关于融媒体的研究第17-18页
        二、关于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研究第18-19页
        三、关于融媒体舆情管理的研究第19-22页
第一章 融媒体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事件阶段性分析第22-31页
    第一节 杭州联合银行声誉风险事件的媒体关注度走势第23-25页
        一、事件回顾第23-24页
        二、媒体关注度走势第24-25页
    第二节 杭州联合银行声誉风险事件四个发展阶段第25-31页
        一、潜伏期第25-26页
        二、萌芽期第26页
        三、爆发期第26-28页
        四、衰退期第28-31页
第二章 融媒体环境对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影响第31-41页
    第一节 “媒介与受众”的融媒体传播变化第31-35页
        一、被突破的传统媒体第31-32页
        二、被放大风险的融媒体第32-34页
        三、越来越依赖融媒体的受众第34-35页
    第二节 融媒体传播效应对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影响第35-41页
        一、首因效应:强化了银行媒介形象的刻板印象第35-36页
        二、蝴蝶效应:加剧网民对直接经济利益的媒介表达第36-38页
        三、盲从效应:加大网民对商业银行的戏谑调侃第38-39页
        四、双刃效应:融媒体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新机遇第39-41页
第三章 融媒体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成因第41-54页
    第一节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第41-49页
        一、银行经营管理不当被媒体曝光第41-44页
        二、员工媒介素养缺失使舆情扩大第44-46页
        三、银行声誉风险意识薄弱,媒体应对能力不足第46-48页
        四、其它因素第48-49页
    第二节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第49-54页
        一、舆情事件的发酵第49-50页
        二、媒体传播与放大第50-51页
        三、公众金融素养与媒介素养缺失第51-52页
        四、银行“两微一端”平台运用不足第52-54页
第四章 融媒体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应对方略第54-72页
    第一节 有效辨识和合理应对媒体监督诉求第54-55页
        一、融媒体环境下媒体监督现状第55页
        二、合理应对日益复杂的媒体监督诉求第55页
    第二节 整合融媒体资源强化声誉风险防控第55-57页
        一、发挥监管机构重要作用第56页
        二、整合银行系统内融媒体资源第56-57页
    第三节 建立科学完善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第57-61页
        一、银行组织架构第59页
        二、舆情监测预警第59-60页
        三、媒体应急预案第60-61页
    第四节 疏通互动渠道,加强舆情引导第61-66页
        一、舆情及舆情引导第63页
        二、舆情引导的基本形式第63-65页
        三、舆情引导的基本原则第65-66页
    第五节 加强内部培训,提升媒体应对能力第66-69页
        一、强化声誉风险意识第66-67页
        二、提升媒体应对能力第67-69页
    第六节 加强品牌建设,利用融媒体提升社会形象第69-72页
        一、关注客户感受,提升客户满意度第69-70页
        二、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提升国民金融素养第70-71页
        三、做好正面宣传,提升社会形象第71-72页
结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附录:商业银行声誉风险访谈内容概要汇总第76-78页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房地产项目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中国货币政策的行业非对称效应研究